东北网1月2日电 绥棱县诺敏河村是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省财政厅帮建对象。2006年以来,在省财政厅400多万元的帮助下,围绕着增收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入手,村里16个建设项目全面“开花”。经过近两年的“灌溉”,诺敏河村从一个普通的小村子一跃而成全国文明村、全省“十佳魅力村”,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省财政厅不仅在扶贫项目上进行帮扶,还出人出力帮着科学谋划、监督建设。在省市县多方帮助下,诺敏河村6.5公里白色路面让村民结束了扬灰洒尘的日子;人畜饮水井建设让村民吃上了纯净的自来水;硬质边沟、休闲广场、村容村貌、庭院环境绿化美化让村民告别了脏乱差。
省财政厅投资20多万元集体购进草绳加工机械23台(套),建起占地1700平方米、生产车间400平方米、库房120平方米的草绳加工厂,年可增收30万元,人均增收200元。虽说是“猫冬”的寒冬腊月,但是走进诺敏河村的农家小院,家家都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2组村民陈永满家5口人除了童真未泯的小孙子外,全家人都围着草绳机忙活着。老两口一个往屋里抱稻草捆,一个坐在地上捋稻草,儿子儿媳往草绳机里续稻草。转眼间,一根根草绳就像长龙一样盘了起来。“还是省里人有能耐,让咱这烧了一辈子的一分钱也不值的稻草成了‘金’草。”老陈边忙活着边夸着。
在省财政厅这位“高参”的谋划下,诺敏河村已经形成了以千亩示范园区为基础的水稻种植业、以草绳厂为龙头的草编制品加工业、以塑钢厂为龙头的门窗加工业、以外埠劳务基地为纽带的劳务输出业、以种鱼厂为核心的休闲渔业、以农机联合体为主体的个体运输业等6大支柱产业项目,净产值达到82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4150元。
诺敏河村就像一部动力十足的汽车驶上了康庄大道。步子虽大,但并没有落下一个人。
朱万山因病致贫,眼看着别人家劲头十足地往前奔,被贫穷压得直不起腰的他,心灰意冷。可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省财政厅竟然主动要为他和其他7户危房户盖新房,还帮他们科学种田。去年,朱万山家不仅大丰收,还住上了80多平方米的大砖房。
在省财政厅的帮扶下,诺敏河村小学生上学不花钱,考上中专奖1000元,考上大专奖2000元。村民出门有超市,娱乐有场所。沐浴着和谐之风的诺敏河人尝到了新农村甘甜的果实。
如今,按A级绿色食品标准建设的水稻生产园区,已改造土地1000亩,硬化水渠3000延长米,初步建成了“千亩绿色水稻种植园区”。并配套建设了20栋育苗温室,全面引进了优质水稻良种,推广了水稻超稀植、高台大棚育苗、两段式育苗等生产新技术,从而实现了水稻增产10%的目标。草编加工项目的扩大,使该村已生产34.5万个草编产品,年利润可达到35万元左右,全村人均增收226元。
省财政厅表示,今后将逐步收缩和减少自然屯数量,以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土地“反租倒包,统一耕种”。在住房改造上,省财政厅将充分利用诺敏河村稻草资源丰富的优势,采用新技术,采取“稻草复合墙体”方法建设新型农村住房。在新能源开发上,扩大参与气化试验农户数,尽快取得经验,逐步推广普及到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