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5日电 百姓的居家冷暖一直是记者关注的重中之重。在两个多月的供暖时间内,记者的值班热线共接到2000多个有关供热不达标的投诉电话,尤其是那些住冷屋子的居民们提出的诸多疑惑令人不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令人深思。
疑惑一:既然热是商品,为啥不遵守公平交易的原则进行买卖?住户刘先生说,每到开栓供热时,他所在的供热部门就会在门口拉上写有热是商品的条幅,意在督促居民们缴费。居民们也都知道不交钱不给开栓的道理,关键是每年都一分不少地缴纳热费,却住上不暖屋子,这种不合格的商品为啥强行让住户埋单?现在提出看天烧火,有利于节约能源,净化空气,百姓们支持这种做法,那么是否也能论质缴费呢?对供热不达标的单位,老百姓是否可以在缴费方面享受打折待遇?
疑惑二:供热部门不与住户签订供热合同该找谁解决?记者了解到,供热单位应逐户与热用户签订《供用热合同》,在签合同时,双方协商约定缴费方式、时限等内容。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住户根本不知道有签订《供用热合同》这回事,一些知道此事的住户在提出签订合同时,都遭到供热单位拒绝。供热单位的人员通常还理直气壮地说,爱找谁找谁去!南岗区的杨先生说,供热单位不和我们签订合同,我们拿什么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疑惑三:收热费方式啥时能改变?住在南岗区光芒街的李先生说,现行的收热费方式都是在每年供热之初,住户将一个供热期的所有热费一次性交齐,这种收费方式也给一些供热部门不好好供热提供了可乘之机。居民们到商店或市场买东西还要先看看质量再买呢?住户把热费一次性交给供热单位后就得看人家脸色了,他们想怎么烧就怎么烧,住户奈何不了他们。如果改为按月收费就比较合理,这样能促使供热单位“按质交货”,住户也更愿意缴纳热费,这种双赢的收费方式为啥不早点实施?
疑惑四:供热末梢就没办法解决吗?道里区买卖街166号三单元一住户家室温不达标,家里冷得不能住人,房子成了空巢。供热部门的解释却是,属于供热末梢。这样的情况记者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过。这些居民不明白,同样缴费为啥享受不同质量的热?我们国家能把卫星送到月球上,难道一个供热末梢这样的小问题就解决不了吗?还是供热部门没有尽到责任吧?这样的问题不能年复一年地持续下去呀?
疑惑五:缴费户啥时不跟着“连坐”?南岗区建设街12号、文化街44号、文昌街42号等地在去年供热初期,都曾因部分居民欠热费导致供热部门停热,让那些缴费的居民也跟着遭受“处罚”。那些缴费的住户不解:我们不欠费凭啥也跟着遭罪?在没有分户供暖的情况下,对那些同住一栋楼或一个单元却不能及时缴纳热费的住户,难道不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疑惑六:一些供热部门夏天在忙什么?为啥要供暖了才想起更换和维修管线?道外区南马路125号的居民在供暖开始快一个月了还没住上暖屋子,原因是该楼的供热管线老化严重,而供热部门在10月10日才开始为该楼更换管线。由于种种原因,改造了一个多月还不能完工,让急于住上暖屋子的居民们异常生气。大家说,管线老化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你们夏天都在忙什么?这不是坑人吗?
疑惑七:突然弃管及历史遗留等问题啥时能不再是问题?康安路39号的居民在去冬供热之初遇到了无人收热费的怪现象,原因是原来收费的单位突然弃管,导致供热单位没及时开栓供热。而南岗区学府路327号的8户居民在供热开始半个多月后仍住冷屋子,理由是原供热单位搬迁,供热问题没有得到落实。南岗区文景街123号的居民家里供热不达标,则是因供热部门是新接手的,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影响了正常供热。这些地方的居民们说,对于那些突然弃管及历史遗留等问题,几乎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为什么就不能有个应急处理措施来解决呢?
疑惑八:对打擦边球的供热单位就没法管理了吗?家住道里区康安小区的马先生向记者反映说,他家白天的室温基本在16℃左右,晚上在14℃左右,说不达标吧,还差不了太多,但却实实在在没达标,你说这种情况该咋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打擦边球的现象在一些居民家里比较普遍。马先生说,他多次找过供热单位,他们每次的解释也都不一样,有时找得急了,室温就会高一点,但自己不能天天去找啊,总得有个办法来约束供热单位这种行为吧?
供热涉及到千家万户,有关部门应好好思考百姓们提出的这些疑惑,尽快拿出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