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抑制miRNA可减少猝死 冰城学者发现心脏病新元凶
2008-01-22 09:04: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陈英云 李 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2日电 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了解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授领衔的科研小组经过多年研究,首次发现了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元凶——miRNA,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成功揭示了其致病机理。这一发现有力证明了miRNA是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调节物质,抑制miRNA可明显降低心梗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这为心源性猝死的防治带来新希望。

  由于致病机理不清,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以及由此导致的心源性猝死,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世界性难题。据了解,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心力衰竭患者近千万,确诊后4年死亡率高达50%,每年因恶性心律失常猝死者近百万。由于遗传背景、生活环境和疾病谱的差异,一些对西方人群有效的防治措施并不完全适合于国人。同时,目前临床主要使用的四大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均疗效不佳,现有中药疗效也仅达30%-60%。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1995年哈医大杨宝峰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带领课题组通过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成功锁定了新的抗心律失常的重要元凶miRNA。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心脏相比,miRNA表达可增高2.8倍。研究表明,miRNA是心律失常的致病因子,并且加重心律失常;研究还发现,miRNA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某些蛋白质的变化导致心律失常。由此确定,miRNA是引起心律失常的祸首,这为今后抗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悉,近期出版的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刊登了这一重大原创性成果,该杂志还将其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同时名列2007年世界离子通道领域100篇最具影响力文章。此外,杨宝峰教授等人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共鸣和关注。国际著名心脏生理学家评价说:这一发现有力证明了miRNA是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调节物质,抑制miRNA可明显降低心梗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这为心源性猝死的防治带来新希望。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