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红红火火过小年啦
2008-01-31 06:32:0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高龙彬 杨建平 胡玥 温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31日电 昨天,农历小年,在哈尔滨市的大街小巷,迎春爆竹噼啪炸响。在大大小小的商家门前,一个个大红灯笼也高高挂起。虽然天气嘎嘎冷,但心里火热的百姓,突然找到了过年的感觉。

  小年·习俗 灶糖粘住一年的福气

  昨天中午,记者在道里区大发市场发现,不少摊床都在销售灶糖。据卖灶糖的老板介绍,今年灶糖的品种格外多,不仅有空心糖、实心糖,还有黑芝麻及白芝麻之分,每袋灶糖的价格从1元到3元不等,相比之下还是传统灶糖更受欢迎。老板说:“我已经卖了四五天灶糖了,每天都能卖出30多袋,今天一上午我就卖了40多袋。”一位妈妈与女儿吃着灶糖,还一遍遍地念叨:“多吃,多吃,让它‘粘’住一年的福气。”眨眼的工夫,一袋灶糖没了……

  据中国民俗协会理事丁广惠介绍,民间小年有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灶王爷本来是在天庭上面给玉皇大帝烹炒炸煮的厨子,因为贪嘴偷吃被谪下凡。玉皇大帝下令,灶王爷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可以返回天庭跟家人团聚,还要向玉皇大帝禀报凡间百姓的善恶。送灶王爷时,百姓用大麦芽制成灶糖融化后抹在图画灶王爷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市社科院地方史研究所原所长李士良表示,小年有传统活动,但也在吸收新的元素,比如很多市民不再亲自动手,而是雇计时工扫房。他称,无论“洋节”怎么冲击,老百姓对传统节日的感情仍然很深。

  小年·市场 “鼠”相商品卖火了

  昨天上午十时才过,沃尔玛超市友谊路店里已经有点拥挤。超市内,糖、酒、干果、奶制品等必备的年货,堆得比人还高。促销人员大声吆喝着“过小年了,降价促销”。糖果柜台前人头攒动,一位姑娘在数百种五彩斑斓的糖果前挑花了眼,干脆一次装满一筐带走了。服务员高兴地说:“两个小时,一百多公斤的糖果卖光了。”

  在中央大街,商场、快餐店、服装店处处张灯结彩,满眼的红。一位经营旅游品的商家在店门口挂了两个红灯笼,他说:“小年前就买了灯笼,就赶这天挂上吉利,希望能把今年的财运照得旺点。”

  各大商场抓住新年前的最后一次机会打促销擂台,新一百、百盛、远大购物中心,都打出低折、反现金的广告语。记者注意到,商家选择促销、赠礼的噱头也充满年味,“好运‘鼠’与你”,“鼠兆丰年”、“金鼠报春”之类的吉祥话抬头可见。各商场内,热卖的商品都少不了“老鼠”装点:平时鲜艳可人的少女装,画几个米老鼠的图案,显得喜庆不少;拇指大的翡翠上雕一只精灵小老鼠,就卖到了数百元。

  一家金饰品牌,每年都要推出一款新年足金生肖摆设品,今年的生肖小鼠,被设计成一个穿着唐装、拿着对联的可爱老鼠,条幅上写着“丰衣足食”。售货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消费者看中黄金的投资价值,买金子时特别敢下手,这款售价4980元的金老鼠,一上午就卖了三个。

  小年·回家 带着“收成”踏上旅程

  昨天,记者在哈尔滨火车站和南岗客运站看到,回家的旅客拎着大包小裹的年货,背着送亲朋好友的礼物,喜滋滋地踏上了回家的列车、长途客车。

  在哈尔滨火车站二楼候车厅的门口,放着几十个背包和旅行包,旁边还放着哈尔滨的大列巴、香肠、木耳等土特产,十几个三四十岁的男子站在旁边,不时地向二楼的售票口望着。在一个蓝色牛仔背包前,河北民工魏清学告诉记者,他们19个人一起在虎林口岸做搬运工,当天8时13分坐火车到了哈尔滨。他家在承德市隆化县塘头沟镇大沈屯,在虎林干搬运工都四五年了,今年除吃喝能拿回家15000块钱,比去年多赚了3000多块,老板把钱都给打卡里了,放心。他对记者讲,在河北老家挣不了这些钱,他很满足。他说,孩子在老家上小学三年级了,他在哈站给孩子带了奥运福娃,花了六七十块,孩子一定能喜欢。更令他高兴的是今年小年就能回家了,原来都是年三十才能回家,一年都没见孩子了,早回去也给孩子和老婆买套漂亮的衣服。

  魏清学的一位工友老家在山东,这位工友告诉记者,他在虎林口岸也干了二三年了,现在回老家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吴家庄村,在北京转车到潍坊,然后坐客车回五莲老家。他告诉记者,能带回家一万四五千块钱,在家里赚不了这些,利用等车的空闲,给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买了套新衣服,半年没见孩子了,早回家见到他们就舒心了。

  记者从哈站了解到,这几天预计平均客流量为13.6万人,由于南方大雪受阻,哈站部分旅客列车停运,导致每天客流减少1万人左右。

  记者在南岗客运站看到,整个客运站一层都站满了回家的旅客。据客运站有关负责人讲,今天小年,大部分工厂都停工放假了,今天短途的旅客形成了一个回家的高峰。记者看到,旅客们一个挨一个地排着队等待上车,在旅客的身旁不是哈尔滨特产,就是装新衣服新鞋的袋子和盒子,好多人是打工的小青年。松源市扶余县更新乡五家村的高永民告诉记者,他打工的地板厂停工了,利用农闲在哈市干了3个月,除了吃喝还拿到了3000元的工资,挺高兴。

  小年·聚餐  小年饭搬到酒店

  昨日,哈尔滨市烟花爆竹燃放开禁。中午的时候,市民便燃放起了鞭炮。在通江街上,记者看到,相隔不远就有大小6家销售烟花爆竹的商家,市民纷纷购买。在通江街和红霞街路口的一个销售点上,老板告诉记者,今天小年,烟花爆竹也卖得火,比前几天得多卖1000块钱左右。世纪经典、喜迎奥运等新品种卖得格外好,这主要是因为现在人们收入多了,也都想提高生活品位,再说今年的鞭炮价格也和去年差不多。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把“小年饭”搬到了大小的酒店,酒店提前火爆起来。9时许,记者给尚志大街的鑫鹏酒店、哈电表厂附近的名岛海鲜和开发区的赵家老馆等饭店打电话,询问了在饭店吃“小年饭”的情况,发现吃“小年饭”也和“年夜饭”一样火爆起来。鑫鹏酒店的前台服务员告诉记者,早上就有十几个人来订“小年饭”。名岛海鲜的孟经理讲,来订家庭用餐的特别多,大部分是来吃“小年饭”的,估计晚上能到150桌左右。赵家老馆的老板说,今天一大早就有来订晚上饭的,大部分是来吃“小年饭”的,不到十点,六成桌位都订出去了。

  记者傍晚在名岛海鲜看到在此过小年的陈先生一家。陈先生说,女儿在广州上大学,幸亏提前回到了哈尔滨,否则孩子被困在南方,全家人牵肠挂肚可惨了。为此,来到饭店隆重庆祝一番……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