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挖掘金长城文化发展旅游 碾子山打造"金源山城"
2008-03-17 11:02:22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芦伟坤 张同 李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反映当时金代长城修建的浮雕。
雅鲁河畔的碾子山金长城遗址公园。
长城脚下的村民用岩石砌起围墙和房屋。

  东北网3月17日讯 “金长城自嫩江右岸起,先后越过了与大兴安岭诸脉相垂直的诺敏河、黄蒿沟河、阿伦河、三道沟河、音河、大水泉子、牤牛河、雅鲁河、中和沟、麒麟河等大小18条河流和50片沼泽地。”陪我们驱车踏查金长城过境遗址时,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宣传部、文体局、旅游局的领导,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他们明确地告诉我们:碾子山正在不遗余力地保护金代长城,他们要把碾子山打造成“金源山城”。

  1金长城是历史财富

  8日,当我们站在碾子山北坡踏查金长城遗址时,看到一群淳朴的村民正在断谷下的雅鲁河边。向导告诉我们,金代长城这段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为扎兰屯风景区,常有村民骑着摩托车大老远地赶到河谷来游玩。我们了解到,金东北路长城由东北向西南,一路环山绕险,趋避河流、沼泽和高山峻岭,横跨了我省齐齐哈尔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霍林格勒市,在长城两侧的自然村屯里,居住着汉、满、蒙古、朝鲜、达斡尔、克尔克孜等民族。东段地区处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嫩江平原西北边缘,平原地壳上升形成丘状阶地,当地人称之为“岗”,土质肥沃,地势往西南逐步升高,沿途林木挺拔,山间谷地宽坦,由于积水而成为沼泽、湿地、泡子、苇塘,又被当地人叫“甸子”,蒙语则称为“塔拉”。因为西部人烟稀少,人为破坏几乎没有,尚有许多待开发的遗迹。

  横亘在这片肥美土地上的金代长城,被当地文化人称为“承载厚重历史的大书”。碾子山旅游局的李德丰副局长说,金长城界壕主墙外侧每间距50~110米就有一个马面,我省境内现有78个马面;在距主墙1~2公里、间距10~15公里处,还设有周长520~880米的边堡,我省境内现有边堡21座;在距界壕主墙10~13公里、间距约50公里处,设有周长1300~1500米的古城,我省境内现有4座古城;除此之外,界壕还有边门、关隘、烽燧、排水设施等,这些建筑工程分布在我省西部28000平方公里范围内。“这些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在我们区的旅游项目中,这也将是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亮点,由此我们也会取得更充足的资金,更好地保护金长城。”

  2边堡林防水土流失

  我们在碾北公路西侧的山坡上,看到不少“水打沟”。这些“水打沟”集中出现在谷地间,有些甚至已经形成了自然壕堑。辛健说,这里金长城形态保存得相对完整,与当地大力植树造林有关,不断增加的边堡林已经成为预防水土流失的主力军,今年当地还将拿出专项资金对已形成的“水打沟”进行补救性处理,这在金长城穿越的诸多地域中,也是比较典型的。辛健从事了三十多年的文保工作,对这些举措特别推崇。

  我们从当地政府了解到,碾子山区为防治水土流失做了很多工作,以“林上山、果中间、粮下川、两岸杨柳治河滩”这种既顾生态又能富民的方式,实施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封山造林”及碾北公路绿色通道等多项林业工程。山区水土流失少了,老百姓也在感谢保护金长城给他们带来好处。华安乡有一个叫张才的人,承包荒山造林400多亩,去年仅种植果树就增加收入2万多元。

  3为婆卢火修纪念碑

  说到金代长城就不能不提到婆卢火,而要想了解婆卢火就不能不到碾子山区,在这里去年竣工的金代长城遗址文化公园,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就能看到这个骑马西望的大将军。时光此时仿佛退回到了八百多年前的某一天:丰荣寨门大开,金军百夫长完颜阿鲁虎率众策马而出。金天辅五年,他率军队,带着家眷、奴婢、伐辽俘获人口共计千余人来到这里,筑边屯田。今日,泰洲都统婆卢火将军来此亲自祀天,破土筑东北路长城。山路上尘土飞扬,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策马而来。率先是一员战将,两员副将侧后,后面是40个手持婆字战旗的战旗手、50个持枪的护旗手、50个持刀的护旗手,都统婆卢火银盔银甲,头顶雉尾高飘,身穿一件大红团莽战袍,手持长枪,骑着一匹青龙马率2000名将士紧随其后。寨门外将士列队相迎,40支牛角号,20面战鼓一齐鸣响。

  婆卢火名为女真语棒槌之意,棒槌也就是人参,换成一句俗语说就是家里的宝贝小子。婆卢火是皇族宗亲,随金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伐辽屡建战功,金王朝伐辽战事定局后,为保后方平安,完颜阿骨打一改对蒙古人忍让求安的态度,命婆卢火为泰洲都统,率一万户民筑边屯田,大批家眷、奴婢、伐辽俘获人口随迁徙,共计有十万人。都统婆卢火大队人马入寨,开始祀天,仪式完毕后,他率众出寨亲到金蒙边界,亲挖第一锹土。此时长空雁鸣,高兴的婆卢火拉开了200石神弓一展神力,一箭冲天,箭穿两雁落地……这是已经无法考证的一天,但现在的碾子山人已经把画面纳入了自己旅游设想的演绎中。

  4金长城促旅游发展

  我们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省开展了金界壕遗址文物普查,经过调查,碾子山区人对金界壕遗址的情况也有了初步了解,并在2001年给辖区段长城修筑了保护墙,在墙上用大方蘑菇石刻上“爱护金长城”的字样。2004年,齐齐哈尔市文化部门在碾子山区召开了金长城研讨会,碾子山区政府在会上提出了关于金长城开发的初步构想。2006年9月,碾子山区制定了《金长城景区开发项目》的策划方案,提出两年时间在金界壕碾子山段增加令人瞩目的人文景观。

  2007年10月25日,全省长城资源调查启动仪式在碾子山区召开,启动仪式后省测绘局及省、市各县、区文物工作人员对金长城资源进行了初步考察,10天初步掌握了金长城的基本数据。李德丰说,“过去这儿的百姓都知道这里有山有水,也知道这里是古代边关,但是大家都没想到这些也能成为资源,成为吸引游客的卖点。而今,金边文化游将成为碾子山区新的旅游热点。”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