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小学女教师万余公里家访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008-03-25 15:02:01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吕晓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5日讯 15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从没间断过家访,她走遍了学校附近的棚户区,家访行程超过1万公里;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辍学的农民工孩子交学费,给农民工的孩子带午饭;即使是患上肿瘤的情况下也舍不得抛下班里的孩子去动手术,儿子成绩不理想留级更成为她最大的遗憾……

  哈市延兴小学一名普通的小学女教师魏桂玲用她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感动了哈市所有师生,去年,她当选“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今年,又被评为哈市“三八”红旗手。21日,哈市南岗区教育局开展了“向魏桂玲同志学习”的活动。

  家访行程超过1万公里

  现在的通讯设施很发达,老师完全可以通过打电话、上网、发短信等方式完成一年两次的家访任务,但在延兴小学生源特殊的情况下,魏桂玲的家访形式只有一种:步行。从1993年至今,15年来她家访的行程超过1万公里,这是南岗区教育局进行统计后得出的数据。

  延兴小学80%的学生家长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在工地打工或在市场摆摊儿,工作的繁忙使他们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足。即使是约好时间,魏老师也很难见到家长的面。因此,棚户区、建筑工地、农贸市场成了魏桂玲常去家访的地方。由于学生的居住地多数是棚户区,家访的时间又是下班以后,为了保证安全,魏老师经常让家人给她壮胆儿,陪着她一起家访。刚上班时由父母陪同,结婚后由丈夫陪同,现在上小学的儿子也成了陪同她家访的人选。

  不让农民工子女辍学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既然是我的学生,就不能让他掉队……”在接受采访时,魏桂玲说出了心里话,她也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她的承诺。

  2006年9月末,开学近一个月了,可班上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孙喜旺却没来上学,魏桂玲很着急。几经辗转,魏桂玲终于打听到孙喜旺的消息。放学后,她花了3个多小时,才找到孙喜旺父母打工的工地,并在工地附近找到了孙喜旺。见到魏老师,孙喜旺流泪了:“老师,我以后不能上学了。”

  孙喜旺的父亲对魏桂玲说:“孩子这段时间不能上学了,在工地孩子能吃上饭,如果上学家里没人给他做饭。”魏桂玲当即表态,只要能让孩子上学,她负责给他做饭。在随后的日子里,魏桂玲每天给孙喜旺做三顿饭,还用中午时间给孙喜旺补课。在期末测试中,孙喜旺的生字和计算测试都得了满分。

  用心爱着每一个学生

  魏桂玲进行家访之后,都会对每名学生的资料进行详细记载,针对每名学生的特点,结合孩子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

  “许XX,单亲,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靠摆地摊儿维持生活,每天要出早市、夜市。母子俩租住在白家堡一所破旧的平房里。(孩子很瘦,据了解,孩子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尤其是早饭,我要多注意。)”

  “周XX,女,父母离异,和母亲一起生活。妈妈做生意,家庭生活很优越。(这个孩子比较特殊,入学时家长拿来的智力诊断上写着81。她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在她的眼中,分不清男女的性别差异,经常跑到男厕所小便。这个孩子不能单独活动,上学、放学时必须要家长接送。)”这些是魏桂玲家访后对学生做的记录。她就是这样小心呵护着每一个她教过的学生。

  魏桂玲说:“因为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真心爱着每一个自己教过的孩子,对待行为习惯顽劣的孩子和贫困生要多一份理解、宽容与智慧,再多一些爱心与耐心,我坚信每个孩子都不会掉队。”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