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中俄贸易合作战略升级 开启互利共赢时代
2008-04-15 11:17:1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来玉良 陈渌 韩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5日讯 进入21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参与各方必须打破国家和地区的观念,共同谋划,共同发展,互利协作,实现共赢。

  近几年,中国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俄罗斯方面则提出远东大开发构想。黑龙江省作为东北亚区域的中心,适时提出“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黑龙江的沿边开放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1、走“跨国连锁加工”之路,崔龙吉,赴俄建厂第一人。崔龙吉鞋厂里30%的员工是俄罗斯人,年销售收入2亿元人民币,每年向当地上缴税金7600万元人民币。现在,俄罗斯远东已经出现若干“跨国连锁加工”的中国园区

  2004年4月19日,俄联邦海关委员会颁布命令,对从中国进口的21类日用消费品(包括鞋类),加强海关申报价格监管。自2004年4月20日起,俄罗斯海关对所有从中国进口(包括鞋类)的上述商品,不分类别估价均提高30%,并额外征收每公斤3.5美元的从量税。

  俄罗斯的政策意图显而易见,就是希望中国企业到俄罗斯投资建厂。东宁县吉信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龙吉是最先做出回应的人。

  2002年9月,崔龙吉与温州达芙妮、盛宏鞋业合作,投资279万美元,在俄乌苏里斯克建设一座拥有14条生产线的吉信旅游鞋厂,并在当地注册“诺基”商标,每天产鞋3万双,产品畅销莫斯科、叶卡和滨海边疆区等广大市场,年销售收入2.4亿元人民币。

  2003年,崔龙吉在东宁县建设一座为境外鞋厂配套的鞋业散件生产厂,实现境内外“跨国连锁加工”,即利用国内资源,境内生产半成品,境外加工组装销售。

  这便是被省领导和业界普遍赞赏的“吉信模式”。

  “吉信模式”的得意之作和升级版,要数“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

  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近日刚刚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中国目前在俄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贸易合作区。

  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位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市麦莱奥区(原苏联时期的西部工业区),由崔龙吉与浙江一家企业合资建设。合作区面向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及欧洲市场,主要生产纺织、鞋类、电子、家电、家居、建材、食品、汽配等产品。

  2006年下半年合作区开始建设,目前已入驻国内企业7户,其中有5家鞋厂和2个木材家具厂。

  规划中的乌苏里斯克经贸园区。

  崔龙吉这样评价他的“吉信模式”:目前吉信旅游鞋厂30%的员工是俄罗斯人,鞋厂的建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俄罗斯当地的就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为当地增加了税收。如果按年销售收入2亿元人民币计算,那么每年要向当地上缴税金7600万元。

  崔龙吉认为,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是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有效解决当前中俄贸易“灰色清关”、“禁商令”所造成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是中俄两国间产业优势互补、企业间协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平台,更是探索中国产品产地多样化、规避一些国家市场贸易壁垒的可靠载体。

  实践证明,在大力提倡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今天,“吉信模式”无疑具有导向作用。据介绍,目前许多南方鞋业与东宁县企业合作在俄建设鞋厂,采用的都是这种跨国加工模式。

  2、中国重汽,在独联体国家有一个憨厚的名字——“悍尼亚”。东宁商人李德民是第一个把中国重型汽车卖到俄罗斯的人。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分布着自成网络的中国汽车的4S店、形象店和服务站

  2005年,李德民看到俄罗斯大量进口日本的二手重型车,而当时我国重型车技术成熟,价格便宜,很有竞争力。李德民就尝试着将4辆福田车运到俄罗斯,很快卖出了。

  第二年,李德民的华信集团投资300万元在俄主要媒体介绍中国重型车,并迅速建立遍布俄罗斯的销售网络,建立4S店、形象店和服务站,当年向俄罗斯出口中国重卡300辆。2007年,他们又与中国重汽签署了独联体独家代理权,并注册为“悍尼亚”商标在俄销售,当年出口2000多台,销售额达7亿元。

  2007年8月,华信集团投资1.5亿元在东宁建设中国机械产品产业园区,成为目前东北三省最大的工程产品形象展示平台,今年9月交工使用。届时,在这个园区展示的我国最优秀的工程产品,将通过华信在俄的销售网络,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俄罗斯的土地上。

  1993年,东宁俄语教师李德民“下海”到一国营外贸公司,成功地从俄罗斯进口一批钢材,赚取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他的生意多是与车船打交道。

  1995年,他拿下了俄罗斯最大的废旧坦克拆卸权。当他意识到俄废旧金属越来越少时,1999年又把目光聚焦到俄太平洋舰队的退役军舰上,当年年底,在海上行驶了16天的第一艘军舰在我国舟山成功拆卸。2004年,李德民在江苏省江阴市成立了拆船公司。2007年华信集团又与我国造船业内的佼佼者——扬子造船厂合作,成立了中舟造船有限公司。

  华信集团以最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思维方式、经营方式,快速进入并占有俄罗斯市场,所属企业成为当地同行业的行业标准,在异国的天空中树起了一面猎猎飘扬的中国旗帜。

  3、一批货物从牡丹江市启运,经绥芬河口岸出境运至俄罗斯,在海参崴港装入中国籍商船转运到上海港,较国内陆路直达线路距离缩短700多公里。陆海联运跨境运输方式,使黑龙江省产品从俄罗斯借港出海,转运至东南沿海地区或更远的地方,从地理上拉近了与东南沿海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距离

  2007年11月,牡丹江华晟国运物流有限公司近15万美元的物资,从牡丹江市启运,经绥芬河口岸出境运至俄罗斯,在海参崴港装入中国籍商船顺利转运到上海港。据悉,华晟国运物流这批货物所经“中-俄-中”通道,较国内陆路直达线路,距离缩短700多公里。这标志着黑龙江省已经建成“中国-俄罗斯-中国”陆海联运黄金通道,实现了黑龙江省与长三角地区的海上连接。

  据了解,陆海联运,是指从哈尔滨经由牡丹江、绥芬河,到海参崴地区后出海至日本、美国以及沿海一带城市的一条陆路和海路相结合的大通道。而俄方提供的中转口岸则包括海参崴、东方港和纳霍德卡港。过去黑龙江省商品运往这些地区,大多是经由大连港走海路,或经由山海关陆路直达。由于哈大线、京哈线和京沪线等铁路运力的瓶颈制约,导致通道拥挤、运输困难,企业商务成本增加,削弱了产品竞争力。以牡丹江市为例,他们现有铁路运力,只能保证该市企业50%~70%左右的运量。有了陆海联运跨境运输方式,使黑龙江省产品从俄罗斯借港出海,转运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回避国内运输通道的拥堵,从地理上拉近与东南沿海的距离。

  同江铁路开通。丁友摄

  据省交通厅介绍,黑龙江省对俄直通公路里程达6342.8公里,对俄水运通航里程2981公里。根据中俄边贸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按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对俄运输主骨架通道,由哈尔滨至绥芬河、哈尔滨至黑河、哈尔滨至满洲里三个通道组成;二是对俄运输通道骨干通道,由哈尔滨至同江,哈尔滨至洛古河、哈尔滨至萝北、哈尔滨至饶河通道组成;三是对俄运输辅助通道,由哈尔滨至嘉荫、哈尔滨至逊克等通道组成。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升级,双方经济的互补性不断增强,中俄边境地区的空中走廊正在不断延伸和扩展。目前,黑河机场在黑河-雅库茨克货运包机航线的基础上,又陆续开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马加丹、马尔格尼等俄罗斯远东城市货运包机航线。预计在2010年左右开通黑河至雅库茨克每周6班,黑河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每周4班,黑河至马加丹、马尔格尼每周各飞行3班,全年飞行845班。

  通过构筑海陆空立体运输网,使地理位置处于全国边缘的黑龙江省,成为东北地区连接太平洋沿岸国家和世界各地的枢纽。

  4、位于黑河市跨江而设的几个高压线路,正在改写中俄边贸的历史。五秀山俄电加工区已累计引进俄电13.9亿度,生产工业硅8.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亿多元,上缴税金4000多万元。从2008年开始,通过黑河线路,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输送电力40亿度

  2006年3月21日,北京。中俄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关于全面开展从俄罗斯向中国供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协议》。对此业内专家说,对俄方来说,可以把大量富余电力资源外销,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对中方来说,中俄电力合作规模的扩大,将有力推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将双方的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俄高级经济论坛上,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祖耶夫指出,通过黑河的线路,俄罗斯2008年开始每年向中国输送40亿度的电力。

  源源不断的俄电输送到中国,如何将其效益最大化呢?

  与黑河仅一江之隔的俄罗斯阿穆尔州水电资源十分丰富,2002年7月,国家批准黑河市独立开展对俄购电,发展基础原材料加工业。2003年,经省经委批准辟建了对俄购电专署供电区,即五秀山俄电加工区。2004年4月1日,俄罗斯电力正式输入俄电加工区。

  该园区主要发展新型原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碳化硅、碳化硼、有色金属、电石及化工,以及各类铁合金冶炼加工项目,逐步形成以基础原材料加工业、出口加工业、资源精深加工业为主导的企业群体。

  正在生产的工业硅冶炼炉。记者韩雪摄

  湖北企业在黑河市建设的环保除尘设施。记者韩雪摄

  在园区内,记者看到这里现有9家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是工业硅、碳化硼和水泥。据介绍,其中,生产工业硅和碳化硼的8家企业是通过招商引进的外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亿多元,企业自2004年4月1日陆续投产后,截至2007年12月,已累计引进俄电13.9亿度,生产工业硅8.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亿多元,上缴税金4000多万元。其中,2007年园区耗电5.22亿度,生产工业硅3.72万吨,企业上缴税金近2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现有企业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年产工业硅10万吨(占全国工业硅产量的十分之一),碳化硼1000吨(占全国碳化硼产量的四分之一),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税金6000万元,可安排2500人就业。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