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忙咨询托关系选专长 小升初择校"考"昏众多家长
2008-04-24 10:13:39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夏德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4日讯 又是一年小升初,又是一年的择校大战。3月26日,哈工大附中在其网站上打出今年小升初初一招生计划,并在省内媒体刊出招生通知,随即引来大批家长的电话或登门咨询。而哈尔滨市一些知名中学的招生工作虽然没有如此大张旗鼓,但也是暗流涌动,家长们不停地索取一些热门学校的招生简章,然后不停地穿梭于各个学校的考场之间。或是纷纷托关系找门路,或是根据自家孩子所学的专长来对口一些名校招收特长生的条件。

  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名校,许多家长费尽脑汁。“与其说是给孩子择校,倒不如说是考验家长的能力。”一位家长说。

  大多数家长有择校愿望

  时下,哈尔滨市学生家长的择校目标主要集中在69联中、风华中学、17中、松雷中学、哈工大附中等一些学校。

  据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干训课题组去年6月披露的一份对本区“小升初”择校现状的调研报告显示,选择“小升初”择校的家长比例达到66%。

  调查显示,择校生家长学历层次、自身素质及修养相对较高,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其家庭年收入多稳定在4万到10万元。

  “哈尔滨市虽然没有这方面的调查数据,但是根据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哈尔滨市家长为孩子择校的比例也应该很高,其家庭群体的层次也比较高。”22日,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潘显华对记者说。

  近日,记者在哈尔滨市几所小学采访了一些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他们普遍认为,给孩子选择好读书的学校无疑是其成长的关键之一。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都会给孩子择校。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名校的环境和硬件虽然重要,但是关键在于孩子本身,普通学校也一样造就人才。

  考试就像赶场一样

  还没进入4月份,家住哈尔滨市道里区的徐女士就开始着手办理儿子上初中的事。徐女士家户籍所在对口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可徐女士并不想让儿子上。于是从3月开始,她就不停地奔走于哈尔滨市几所热门中学打探消息。目前已经拿到了3所她认为不错的学校的招生简章。但是,对于能不能被录取,徐女士的心里没有底。

  徐女士说,虽然教育部门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中不能采取考试的形式来录取新生,但是她还是让孩子开始做复习的准备。“因为这些学校都明确要求要对孩子进行综合素质测试,而且还划定了测试范围,现在,孩子一方面要学好小学阶段最后的课程,还要抽出时间复习两个版本的教材,真是太累了。”

  市民张先生说,每到双休日他就到哈尔滨市几所热门校咨询,领取招生简章,甚至打听测评内容,生活都乱了套了。

  一位已经拿到4所学校招生简章的家长告诉记者,进入4月份以来,他孩子那个班上总有孩子请假到各个学校赶考,学习也学不消停。

  而去年4月份曾经陪同女儿到红旗大街某民办名校考试的周女士对记者说,考试那天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大约有2000多名学生。考试结束后,在门口停着3辆大客车,是某中学用来接送考生的,又有一批家长、孩子坐上了大客车,参加下一轮的考试。

  不学奥数吃亏了

  “没有职务,没有证书,没有参加什么竞赛,学习成绩也不优秀的‘四无’学生会第一拨被淘汰。”采访中,哈尔滨市某热门中学的一位老师指明了观点。

  她对记者说,对于名校而言,面对着蜂拥而来的家长,在上级规定不能考试的情况下,不可能满足每一位家长的愿望。所以先第一拨筛选,然后进行一些类似于考试形式的综合测试,那么,如何在第一拨筛选中迅速鉴别出优秀的、聪明的孩子?读报名材料成了选拔的主要方式,三好肯定是一条标准,市级的区级的三好学生应该是优秀的,校级的三好也成。大队长、中队长、中队委的工作能力肯定不错。没有这些拿到各级的证书也可以算作好学生,什么公共英语一级二级,奥数“迎春杯”、春蕾杯作文竞赛一、二、三等奖,市区级的证书都可以证明你的优秀,都在录取的分数统计上占据重要分值。

  哈尔滨市市民陈女士至今为女儿没有被名校录取感到自责。她说,孩子从小也报过这类班,两年前,政策说“小升初”不能再以奥数成绩为选拔依据,她就停了孩子的奥数班;去年政策又规定,小学生不能再参加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她又停了孩子的英语辅导。然而,直到孩子“小升初”的关键时刻,她才发现,以这类“证书”为标准的选拔模式不但没变,反而愈演愈烈。相信政策的她,却因孩子没考取任何“证书”而陷入了被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奥数”及各种竞赛证书成了进入名校的敲门砖,许多家长仍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和智商,强行为他们报“奥数”班、作文加强班等各类培训班。

  择校加重家长的负担

  “费尽脑汁,说破嘴、跑断腿,我终于把孩子送进了名校,现在非常轻松了,想想去年这个时候,我不知道怎么过来的。”22日,看到同事为了孩子进名校整天东奔西走,如今孩子已经在哈尔滨市一家名校就读初一的家长薛永明一脸轻松地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尔滨市初中名校的择校费为6000元一年,四年就是2.4万,如果再算上办入学的人情费,差不多得达到3万元。

  “就是花钱把孩子办进了名校,其他的事还得操心。”这几天,居住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的姜先生正在哈尔滨市花园街一带租房子,他的儿子去年被位于花园街附近的一所名校录取了,但是上下学接送实在太不方便,而且早上5点钟就得起来,今年姜先生决定在附近租一套房子居住,免得孩子劳顿之苦。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