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小升初择校忙 名校超负荷普校“吃”不饱
2008-04-28 10:30:51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夏德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8日讯 “如果你还能在教室里摆下一张凳子,我就让你的孩子来上学。”哈尔滨市的张先生至今还记得去年办理儿子初中入学时,哈尔滨市一位名校校长对他说的话。哈尔滨市一些名校一个年级十多个班,一个班级六七十名学生。而普校生源却年年萎缩,个别优秀老师跳槽调走。同为校长,每年入学时,名校校长犯愁有人找,普校校长犯愁生源少。

  名校人满为患

  23日17时,哈尔滨市居民杨女士的女儿一回到家,便向妈妈发牢骚说,学校学生太多,操场面积有限,老师怕他们初一新生出意外,课间十分钟不让出教室。

  杨女士女儿所在的学校在哈尔滨市是著名初中,20年前只有18个班,现在发展到60个班,最多时一个班有80多名学生,现在一班近60人。

  人满为患,活动空间明显不足,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班额超标对中小学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哈尔滨市某名校一位老师对记者说,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整齐划一的效果,连举哪只手、举手的高度和姿势,都作了严格规定。“如果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到随心所欲,张扬个性,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一节课。”这位班主任说。

  一些家长反映,一个班的学生太多,老师的教学负担很重,于是一部分老师的责任被转嫁到学生或家长身上。

  比如学生作业批改不过来,就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批改,有的老师还要求家长每天给孩子辅导功课、检查作业、签字。

  一位家长忧虑地说,当初千方百计为孩子选择了这所名校,实际上由于班里学生太多,老师只能重点关注“两头”的学生,也就是“尖子生”和“后进生”,根本顾不了大部分学生。

  名师纷纷跳槽到名校

  与名校超负荷运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普通学校正在承受着另一种痛苦:由于硬件不达标,软件不突出,陷入“薄弱——吃不饱——更薄弱”的恶性循环,生源逐年减少。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一所学校,记者看到学校的教学楼很破旧,教室内的桌椅伤痕累累。看不到在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常见的电视、投影仪、电脑等教学用品。操场上的体育设施也都锈迹斑斑。“学校的校舍多年没有维修粉刷。现在学生交的学杂费连学校正常的支出都不够,更别说改善办学条件了。以前学校仅有的几名优秀教师相继调走。看着同样天真烂漫的孩子,却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心里十分难过。”采访中,该校校长很无奈地对记者说。

  在采访中居民也纷纷反映:“这所学校条件太差了,只有一座破旧的教学楼,一个小操场,好老师也留不住。小区里有点本事的家长大都把孩子送进名校,实在没办法才把孩子送到这儿来。”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所于1970年建立的中学,原来也是哈尔滨市比较好的初中学校,但随着各名校的纷纷崛起,它的名气日渐衰落,24日,该校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生源萎缩,每年都递减六七十人。”

  名校校长好难找

  “这个时候找名校的校长简直太难了。”24日,哈尔滨市某单位的李先生对记者说。李先生的女儿今年升初中,为了进名校,他通过关系找到了一名认识某名校校长的有关部门领导,然而李先生去了学校几次,门卫联系后都说校长不在,打校长的电话还关机。

  一位知情人向记者透露,每年到升学这个时候,也是许多名校校长最为烦恼的时候,熟人、亲属、同学、领导、上司、只要是能和校长本人有联系的、都不停地找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孩子进入他所在的学校。

  采访中,哈尔滨市某名校校长坦言,“每年到这个时候,我简直应付不过来,最怕认识的人找我。没办法,有时候就告诉门卫我不在,或是关机。”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普校的校长到这个时候最为闹心,24日,一普通初中校长对记者说,“就担心对口小学的学生上名校,那样我们的生源就减少了。”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