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1日讯 李文滨是在大学与大豆结下“不解之缘”的。1983年起,李文滨便开始跟随“大豆王”王金陵先生在全国率先开展野生大豆高蛋白和丰产潜力的研究。由于在野生大豆利用方面的成绩,他参与的科研课题还分别于1987年和1991年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二等奖。
1988年,李文滨博士毕业,他留校成为东北农大的一名教师,继续开展大豆品种创新改良的研究。在此期间,他主持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科委攻关项目、日本科学技术厅海外项目,同时还参加了国家大豆攻关课题、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黑龙江省科委“八五”攻关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在日本主持日本科技厅海外援助项目期间,李文滨研发出一种高效大豆未熟胚植株再生系统,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采用。此外,李文滨还首次探讨了利用同亲回归育种方法改良大豆品种对农杆菌侵染力的可能性。
然而,李文滨逐渐发觉,大豆科研育种和推广的速度跟不上人们对大豆产量、品质的要求。于是,经反复考虑,他毅然决定到科技发达的国家学习先进技术,用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来推进大豆事业的发展。
1993~2002年,李文滨的人生足迹从中国黑龙江到日本、美国、加拿大。他一直在作物育种领域,尤其在生物技术育种的科研方面努力探索着。十年磨一剑。李文滨在国外的科研不仅收获了丰硕成果,更使他不断探索和掌握了最新科学知识和技术,拓宽了科研思路和眼界。
2003年,省委省政府和东北农业大学为“引凤回巢”吸引海外精英回国建功立业。能回到家乡和母校继续自己的“大豆梦” ,李文滨欣然受职。
回国后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李文滨在大豆研究所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建立起省部共建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新购置了一大批先进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仪器设备,申请并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农业部大豆产业调整项目,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基金委子课题研究及省的杰出青年基金等研究课题等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申请品种保护5个,参加选育大豆新品种8个,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李文滨对东农大豆研究所的发展充满雄心和憧憬:“今后我不仅要在大豆育种上有突破,更要培养一批一流的大豆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