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天保”十年看林区系列报道 通北林区十年蜕变
2008-08-05 20:56:2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景辉 张旭光 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1998年夏,国家林业局形成《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上报国务院,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首批试点单位。“天保工程”实施10年来,我省森工林区累计减少木材产量2277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约361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2.6%,增加的木材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计2359.6亿元。自7月23日起,东北网记者历时半月深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10个林业局进行采访,从即日起陆续发出“‘天保’十年看林区”系列报道。

  东北网8月5日讯 题:“天保”十年看林区系列报道 通北林区的十年蜕变

  孙景辉 张旭光 记者 高长利

  步入通北林业局,一股蓬勃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片片人工林充满生机,林区群众人人神采飞扬。眼前的景象不禁令人想起十年前的通北:林业经济“独木支撑”,可采资源几近枯竭,企业发展步入穷途,职工生活难以为继,万余人背景离乡外出打工。

面貌焕然一新的通北林业局第一小学。
  “天保”十年,通北蜕变,林区旧貌换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通北这几年,和过去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连想都没想到。”老百姓街头巷议。

  “天保工程的实施为林业局摆脱危困奠定了基础,通过安置职工和发放养老保险等措施,林区职工的人心稳定下来,同时工程还为林区发展注入了资金,使林区改变了多年延续的‘独木经济’,为发展多种经济和替代产业创造了条件。”通北林业局局长孙福学给出了答案。通北之变,令人惊喜,更让人探究:变的“招儿”是什么?“变的关键,主要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眼光不能死死盯在木头上。”孙福学一语道破。

  以农养林,兴林富民。1997年,借助被确定为省级“以农养林”改革试验区这一契机,通北林业局走出了求“变”的第一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开发耕地39.8万亩,改造低洼易涝地块;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职工农业技术。如今,通北林区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涝能排、旱能灌、低产变高产。

  “以农养林”,不仅解决了通北4万多人的吃饭问题,还保证了对林区92%的区域进行森林资源培育,使森林得以休养生息,总蓄积量由845万立方米增加到1404万立方米,十年增长559万立方米。

  “近期有粮解困,长远有林发展”。通北林区人走出贫穷的步伐迈的坚定而扎实。


 

  “靠山吃山”,多种经营,温饱之后奔向小康路。十年来,通北林业局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大力发展山野菜、中草药、食用菌、林蛙等产业。如今,“独木支撑”的经济格局逐渐被打破,多元化的林区经济正在形成。2007年,多种经营产值已经占到林区经济的78%。

  在林业局的倡导下,通北林区家庭经济红红火火。林业局职工夏森林从1997年起开始养牛,他养的牛以森林为家,被称为“森林牛”,市场上广受欢迎。林业局120万亩的天然可牧草场,为发展养殖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截至去年底,全局共养牛1.6万头、羊1.7万头、猪1.7万头。一大批和夏森林一样的养殖大户纷纷走上小康路。

  招商引资,发展产业,木材资源过腹增值,富企强民。在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中,通北林业局找准了着力点。

通北林业局小牙签做成了大产业,年产牙签6000吨,成为世界最大的牙签生产基地。
  通过招商引资,通北林业局发展了46家林产工业厂家,解决了7000多人的就业问题。这里的牙签、火柴,纷纷做成大产业,闯出了大市场。34家牙签厂年产规模可达6000吨,产值5000多万元,“天保”十年产量增长近400倍,桦木牙签占世界产量的80%,成为最大的牙签集散地。民营企业三星火柴厂用废弃的锯末子生产壁炉专用工艺火柴,外销美日等10余个国家,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工艺火柴梗生产厂家。

三星火柴厂负责人刘兆奎展示壁炉火柴。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企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7年,通北林业局经济总产值2.79亿元,全局14个林场1个农场,全部进入万元林场行列。


 

  穷则变,变则通。10年间,天保工程共为通北林业局注入资金29771万元;木材产量由80000立方米调减到34783立方米,几近枯竭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培育;人工林保存面积增加了10000多公顷,森林覆被率由十年前的53.2%提高到63.5%,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10年前,林业局职工于扬在17个月不开工资的情况下,无奈出走谋生。如今,看到家乡巨变,感慨万千,在网上创办“通北吧”感言:“10年后,重返通北林业局,变化之大,超乎我的想象。我身在上海,每天感受着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完全没想到,这种变化也会同步发生在我遥远的故乡——通北”。

  通北之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数字和物质成果上,更体现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离开通北林业局时,落日的余晖暖暖地照耀着林区大地,温馨而惬意。林业局党委书记王清文发出“明年再来通北看看”的邀请,日新月异的通北林区定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隋洪波

【专题】“天保”十年看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