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0日讯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省作家协会坚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抓好整改,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为开发创作历史题材作品奠定坚实基础。为有效解决对黑龙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创作资源利用、挖掘不足的问题,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13个市地、6个产业作协进行调研,先后召开30多个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讨论会,并深入实地调查走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约三万五千字的调研报告。报告分为十大系列,即历史文化资源系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中外文化交流系列、红色历程系列、文化名人系列、流域文化系列、重大历史文化系列、开发建设系列、历史文献系列、地域风情系列。每一系列的研究又细分为历史文化资源占有情况、现有文学作品情况等,从而使我省历史题材资源情况更加详实具体,并对未开发的资源项目认真准确定位,为下一步集中开发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大打本土名人品牌,着力扩大我省文学工作的影响。针对我省文学品牌不亮、文学工作影响面较窄的突出问题,确立了打好萧红和迟子建文学品牌,扩大我省文学工作影响的工作思路,并努力抓出成效。提出将原省文学院更名为萧红文学院,已得到省委宣传部的批准;争取设立萧红文学奖,已上报到省委宣传部审批;着手成立萧红研究会,组建了筹备组织机构,各项工作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之中。紧紧抓住我省作家迟子建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荣获国家长篇小说大奖茅盾文学奖的有利契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黑龙江日报上刊发专版,省内其它媒体连续跟踪报道,并在11月22日《文艺报》头版刊登专门报道,取得了一定的轰动效应。通过打造本土名人文学品牌,将对全省文学事业产生极大的震撼力,也必将有力促进我省文学事业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文学刊物质量。针对《北方文学》和《企业文化》两杂志质量下降的严重问题,努力加大改进力度,促进期刊质量不断提高。在对办刊宗旨、内容、风格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北方文学》杂志为纯文学刊物的发展思路,确定以反映北疆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并对刊物进行改版尝试,增加了刊物容量。同时,明确三审制度,加强对稿件质量的管理,稿件质量逐步提高,今年《北方文学》的全国性刊物长远规划率也随之提高。加强对《企业文化》杂志社的改革,确定以大中型企业为报道主体,以企业文化最新理论为核心思想,以中高级管理人员为读者目标的办刊思路,积极与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文化研究机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有效地增强了刊物的理论权威性和可读性,受到读者的普遍好评。
四是努力搞好服务,提高我省整体创作水平。为使我省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对蒸蒸日上的现实生产和生活产生实感和掌握第一手材料,不断提高其创作水平,在10月和11月两个月内,多次组织开展了出外采风活动。组织作家和文学创意人员去哈尔滨市平房区动漫基地实地考察采风,使他们对动漫生产的高科技工艺和动漫文学剧本的市场需求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去望奎县林枫故居进行学习和采风,使他们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事迹,积极投入到挖掘和创作我省历史题材的行列中来;到发达地区广东省进行考察学习,使他们对发达地区的文学人才管理、办班及培养等新经验进行了有效学习。为加强对青年作家队伍的培养,11初在大庆组织了青年作家培训班,11月底在哈市召开了青年作家、评论家创作座谈会,有力提高了青年作家的素质。为满足老作家提出的“陈列我省文学历史资料”的要求,积极筹备建设我省文学资料陈列馆,有望在年底向社会开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