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龙江菜至今没有形成菜系 政协委员为龙江菜着急
2009-01-15 16:05:18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夏德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5日讯 去年10月8日,本报刊发了《龙江菜瞄准大冬会》的报道,之后相继举办了“我向大冬会推荐20道特色龙江菜”短信投票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两会上,省政协委员、人杰餐饮文化管理集团董事长王家辉提交了《精心打造龙江菜,让龙菜在全国菜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提案。

  发展现状: 龙江菜还没有形成菜系

  我省是最早编写地方菜谱《黑龙江菜谱》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设立烹饪系院校、第一个评选出烹饪技师、第一个命名烹饪教授、第一个出版现代中式快餐图书的省份。龙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多年来未经科学概括和提炼形成地方菜系。

  2002年,我省提出要“全心打造龙江菜,形成我省自己的特色饮食文化”,然而口号喊了多年,收效却不大。相比之下,与我省相邻的吉林省推出的“吉菜”,已经在全国形成菜系,而龙江菜却至今没有形成菜系。

  省餐饮协会秘书长任家常说,龙江菜之所以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和开发,存在四大问题:一是龙江菜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问题尚未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二是龙江菜的研发组织还未形成合力,主管部门和协会力量不足;三是没有龙江菜研发的经费;四是龙江菜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尚未挖掘出来。

  委员声音: 做工太粗与太细都是缺陷

  省政协委员王家辉说,龙江菜目前给人的感觉就是两极分化,做工不是太粗糙就是太精细。

  做工太粗糙体现在选料上,如今菜系对原材料的要求都非常精细,比如粤菜,所需原材料的品质、产地都是固定的,而龙江菜就没有标准。做工太精细则在一些大饭店有所体现,他们把龙江菜进行改良,失去了原汁原味。相反,一些中、低档饭店的龙江菜则非常有特色。  

  权威声音: 龙江菜推广已紧锣密鼓

  省旅游协会秘书长朱继英说,在去年3月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确定了重点要做好龙江菜的对外宣传工作。省旅游协会编写了《黑龙江旅游特色饮食》的小册子,已在哈市各大宾馆、酒店及一些公共场所发放1万册,使更多的外地游客了解龙江菜、喜欢龙江菜。

  省餐饮协会秘书长任家常说,应该多学习外省市的先进经验。如四川把发展川菜作为政府业绩考核目标,提出“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要有川菜”;扬州推出“淮阳菜之乡”;烟台则打出“鲁菜发源地”的旗号;东北三省中“吉菜”声誉日隆,把“吉菜”开发列入“十五”发展规划的重点。

  任家常介绍,“吉菜”的餐饮文化、技术推广开发工作开展的不错,财政调拨4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吉菜”的研制和开发,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举办“吉菜美食节”等推介活动。我省应借鉴吉林省的经验,把开发、培育、推广龙江菜作为带动我省农、副、土、特产品深加工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龙头来抓,列入政府专题推进的重点,尽快把我省餐饮业培育成与旅游业相互补充的新的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