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救援人员全力打捞落水车辆 (资料图)。东北网记者 印蕾 摄。 |
![]() |
救援人员在现场打捞落水车辆(资料图)。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
铁力“6•29”事故:从“压塌”到“垮塌”
6月29日,铁力西大桥事故发生的当天14时,在铁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事故原因被定为司机阴树学所驾的牌照为黑F51650柴油货车严重超载。
时隔38天,经过专家组的勘定,该起事故的最终原因终于尘埃落定,根据伊春市人民政府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材料,“事故发生后,专家组经过19天反复现场勘查、验算、分析、模拟试验。一致认为导致桥梁跨塌的直接原因是3号墩基底局部被水冲刷脱空,承载力不足,基础沉降和位移。诱发原因是第一台车对桥的作用力”,“第一台落水车辆车型为解放CA518(4轴车),车牌为黑F51650,车体总长11.1米,核定载重量25吨”,“经计重和认证,第一台车货总重30.5吨(自重12.86吨,载货17.64吨),不超核定载重量,不超治超标准(单轴不超过10吨)” 。
根据这份权威的调查报告可知,“6•29”事故并非超载违章挂车压塌大桥所致。伊春市人民政府对此作出了如下解释。
6月30日,由伊春市人民政府上报的《关于“6•29”处置情况的报告》对事故原因做了“根据事故现场推断,当时司机阴树学所驾黑F51650柴油货车严重超载所致”的分析。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推断:
一是2009年6月29日2时34分,铁力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铁力呼兰河大桥发生压塌事故。
二是抢救现场的局限性。现场救援中发现多辆货车叠压在一起,大量钢材、地砖、石膏板、机械设备等货物散落于第一台车上或附近,一时无法逐一核实,疑是第一台车所载。
铁力“6•29”事故大桥附近未见采砂作业
铁力“6•29”事故发生后,网络上很快出现了关于河道挖沙导致桥墩不稳,从而诱发事故的质疑,有媒体报道称,在救援现场百米左右的河道内,露出了事故发生前几天新近挖出的沙堆。
针对此问题,伊春市人民政府在该份报告上对此作出如下解释:经河道管理部门证明和调查组对桥位附近居民调查取证,桥位上、下游规定的200米范围内没有采砂情况,也未进行过河道疏通工作。
16时许,记者就该问题致电铁力市宣传部门,一位岳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大桥周边未发现采砂现象,该事故与采砂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桥梁监管有疏忽 赔偿事宜待商谈
根据该份事故原因调查报告,我们看到,桥墩被水冲刷是导致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车辆碾压被认定为事故的诱因,其他诸如采砂、人为破坏等原因均被排除。
报告中还简短的提及了桥梁日常监管上的问题,“桥梁管养单位没有及时检查发现桥墩基础严重冲刷问题,主管部门对该项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关于该事故的“相关责任部门、责任单位的追究和问责事宜,市纪检监察部门正在调查核实中”。而“关于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事宜”,也“正在与家属和货主商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