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9日讯 七台河市桃南街道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努力做好“自选动作”,开展了“助民、便民、为民、安民、乐民”五项工程,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开展“助民”工程,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安危冷暖的一件件“小事”作为大事来抓,切实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针对下岗职工就业问题,在社区建立“下岗职工驿站”和再就业岗位储备银行,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送信息、送温暖的“四送”服务。截至目前,共为3160名下岗职工安排再就业,再就业率达96%以上。针对贫困居民就医难问题,利用社会化投资150万元,成立了大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办了低保定点医院、孤寡老人爱心门诊,共服务居民10000多人次,上门服务300多人次。针对贫困学生失学问题,组织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设立了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得到捐救助资金近4万元,资助了76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针对弱势群体生活保障问题,在六个社区分别建立爱心中转站、党员扶弱济贫捐赠接受站、社区慈善超市、阳光互助家园,共有800多名贫困居民接受了生活必需品的定期救助。
开展“便民”工程,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坚持“民思我想、民需我为、民求我应、民困我帮”的工作理念,构建便民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方便、快捷的服务。成立了社区通讯服务中心,开展代办入网、电话安装、宽带安装等业务,并采取到月上门收费、电话预约收费、办理无值卡交费等方式,为单位和居民提供交费服务;针对18名空巢老人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为老人的家庭卫生、一日三餐、生病就医和生活娱乐等各方面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开办便民旅店5家、便民水洗店6个、便民餐馆12个,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满足了日常需求;社区实行了“延时服务”法,每天工作时间由早7:00到晚18:00,并安排工作人员早晚轮流值班,提高了工作质量、方便了居民群众。
开展“为民”工程,提高社区服务意识。为了解决好吃水、行路、入厕、供热、环境卫生等事关百姓生活的大事,先后在2个有平房的社区成立了民办环卫队伍,使小区内的垃圾达到了日产日清;投入4万余元维修居民区内的巷道;重新铺设涵管283米,清挖路边沟4200延米,清理违规占道物40多处;协调辖区单位共驻共建,为辖区新建了两座标准公厕;投入100余万元对两个小区(粮食小区、万宝小区)、两个物业(龙翔物业和朝阳物业)和三条路进行了绿化,共栽乔木1440棵、灌木11990棵、草花217200株,种草坪1498平方米、撒扫帚梅2320平方米;帮助朝阳小区两栋散楼居民解决了集中供热,为居民节省资金近70万元。
开展“安民”工程,打造和谐平安社区。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在六个社区开展了“四个起来,一个宗旨”的创安活动。“四个起来”,即一是利用“三员”优势,发挥“三老”作用,让义务治安员的红袖标飘起来;二是利用小区门卫室、警务室的作用,让便民治安岗亭报警点多起来;三是发挥社区联系群众的优势,把楼院内的民事调解网络建起来;四是采取房东包房户的办法,把流动人口管起来,防止出租房屋成为黄、赌、毒和犯罪嫌疑人的窝点。开展活动以来,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和信息5条,现场抓获盗窃犯罪人员4名,防止发生治安案件7起。“一个宗旨”,即让社区的治安好起来。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社区都建立了定期排查制度和登记制度,每个月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口进行逐一排查登记,特别是对刑释解教人员及时进行接茬、安置、帮教,现在全街13名刑释解教人员没有一例发生重新犯罪的现象。
开展“乐民”工程,提升居民生活品位。为了丰富和繁荣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街道先后开辟社区文化广场6处,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2个,社区图书阅览室2个,成立秧歌队、健身操,太极拳、夕阳红民乐队等群众文化组织7支,组织群众业余时间自编自演。利用节日和周末开办“社区文化大舞台”系列活动,如:庆“五一”全市首届社区青少年广场才艺展示、“我是小花蕾”六一儿童文艺晚会、“共建美好明天”歌舞演出、革命电影进社区、“我爱祖国”演讲比赛、“周末露天舞会”等等。社区还给贫困孩子办理了读书卡,周六、周日,孩子凭卡可到阅览室免费看书。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了,也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