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日讯 双城市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效整合农村社区资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构建班子优化、管理规范、运转正常、群众满意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
整合干部资源,做到有人管事。严格“双高双强”选人标准,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界限,积极从机关干部、经济能人和退伍军人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在公开选拔164名机关干部和选派233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基础上,继续选拔优秀机关干部和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培养具备条件的大学毕业生按程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制定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按照岗位目标要求,在合理确定绩效补贴的基础上,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评优奖励,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支部书记,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的奖励,激发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实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肩挑、村企共建,建立统分结合、分层管理、大事合议的工作机制。实行村干部在中心村“值班制”,到村任职的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包村干部、县直“党建观察员”重心下移,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在村“开门办公”,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每天记录“民情日记”。探索党员能人跨村示范讲解、支部联谊等方式,加强各村党员之间的融合交流。
整合建设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议事场所。规范农村社区服务场所建设,根据农村社区服务的需要,采取小城镇开发、村集体投资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在每个农村社区建设一处高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搭建党员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搞好社区布局规划,规范住宅建设,治理“空心村”,探索推行土地置换政策,促进村庄融合。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增强社区医疗、环境卫生、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治安保卫等服务群众的功能,实现“六个一”(一所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家超市、一处警务室、一处老年活动室、一处休闲广场)的目标,做到村民就医、托幼、养老、购物、休闲、健身、救助、调解“八不出村”。
整合发展资源,培植经济增长点。按照“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好党建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的思路,构建以党支部为主导、以致富能人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基地为依托的发展格局。注重发掘产业优势,协调各村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联合舰队”的形式组建行业协会,增强市场竞争力。在行业协会中组建党支部,探索“支部+协会+农户”、“党员+基地+农户”等模式,发挥自然村之间的资源互补优势,引导群众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整合管理资源,遵章办事。规范农村各项事务管理程序,规范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党员代表议事、村民代表议事制度,促进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群策群议定“大事”。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义务承诺等制度。加强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严格实行村级资金、账目双代管。对村级班子进行集中整治,下决心调整、撤换作风不实、精神不佳或工作长期没有起色的村党支部书记,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