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七台河市万宝河镇打造科学发展新城镇
2009-12-02 15:43:44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日讯 七台河市万宝河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以实施“民生工程”为主线,采取四项有力举措,加快“打造科学发展新城镇、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发挥以城带乡作用“强组织”。针对党建责任落实不到位、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不适应、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按照市委提出的城乡“组织联建、党员联动、活动联搞、资源联用”的要求,扎实开展“三个一体”活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一是城乡一体培养发展党员。合理制定发展党员计划,对到城市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农民,实施跨支部培养和委托培养,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目前,已有15名优秀青年农民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并由城区党组织安排党员结对培养。二是城乡一体教育培训党员。依托城区培训资源,由区、镇、村三级党组织分工负责,通力配合,采取岗位培训、学历培训、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培训农民党员,增强致富本领。现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培训农民党员1000余人次。三是城乡一体管理服务党员。建立农民党员激励关怀机制,由区委组织部、镇党委、村支部三方出资,实行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制度,对党龄在20年以上的老党员,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设立素质教育工程专项基金,对参加社区大专班、本科班的党员给予一定数额的学费补贴。

  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促和谐”。针对全镇人地矛盾突出、信访形势严峻等问题,落实信访案件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做到一案件一包保,重点案件一周一通报,严格落实三级终结制工作措施。目前,已成功化解20年以上的历史积案5起。同时,为保证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将用水、用电、用火、用气、用车安全作为日常宣传的重点,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册(单)10000余份,出各类安全宣传板报20余期。万宝村加大农村技防力度,投资2万余元,在村内的主、次干路、巷路、广场等地安置了监控摄像头6个,极大地保障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富经济”。针对全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产业结构调整不快、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投入资金405万元,扩大八道岗养猪小区规模,新增8栋猪舍,扩建面积7000平方米;圈舍内铺设地砖,配备高压泵、自动饮水器、自动冲洗设备、自动给料系统、高标准产床、保温箱等繁育设施;投资65万元,修建了900米的白色路面和石砌排水沟,预计该小区年可创经济效益900多万元。近期,将对良种场村蔬菜小区进行改扩建,计划新建钢架大棚113栋、高效节能温室31栋,配备变电器、机井,铺设白色路面,修建石砌排水沟等基础设施,提高小区的规模和效益。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暖民心”。针对农村饮水安全隐患问题,投入资金86万元,在万宝村实施城市自来水联网工程,铺设主管道800米、支管道2830米;在良种场村打机井1眼,铺设主管线1条、支管线5条;自来水入户率已达100%。针对农民出行难问题,投资235万元,将万宝村三条总长为1750米的次干路、良种场村240米的巷路改建成白色路面,全部配套石砌排水沟。红岩村通过村企共建的方式投入资金280万元,修建了两条总长2690米的通村公路。针对农村社会救助标准低、范围窄、覆盖面小的问题,在桃山和桃南村先行试点,根据年老、体弱、优抚、助学、救灾、医疗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救助细则,资金由村集体积累的利息支付,救助标准和补助费发放由村民理财小组全程监督管理。为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全镇6个村在新农合保费基础上再给予村民5至10元的补助。目前,各村全部新建、翻建了村级卫生所,配备了各种必备的医疗器械,保证村民小病不出村。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全镇2365户、6423名农民全部实现了城镇户籍变更,在最低生活保障、医疗、计划生育、子女就学、保险等方面得到了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