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日前,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各地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和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为了解我省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记者走访了部分县市的中小学校。走访后记者发现,我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已经开始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财政拨款支撑人民教育政府办
龙沙小学是齐齐哈尔市一所知名的小学。2007年9月以前,该校教学空间在爆满的生源面前显得格外局促。教师们没有办公室,班主任长年挤在教室里备课、批改作业。学校的供暖不好,每到冬季师生们要穿着羽绒服上课。2007年9月,学校喜迁新楼,办学条件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变。每个班级门口的小书架和别具匠心的阅览凳显得格外抢眼,墙壁上的论语佳句、珍稀动物标本架、文字演变知识板使单调的走廊成了异彩纷呈的知识长廊和温馨的书吧。龙沙小学杨丽华老师骄傲地说,其他学校的走廊装饰的是“美化”,而我们这里是“文化”。
教育的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投入是分不开的,龙沙小学的变化只是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教育投入的一个缩影。近三年,该区政府累计投入4亿元,新建了11所中小学校、1幢体育馆和1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新建、改建校舍面积达到6.2万平方米。每所学校都修建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等,完善所有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和音乐、美术等专用配套教学设备,实现“班班通”的学校数量达到10所,农村学校全部实现远程教育,极大地满足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龙沙区区长张大伟每到周末都深入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地,每个细节他都严格把关。施工的工人被他的严格“制服”了,笑着对他说:“你这个监工真挺负责任。”
今年8月,政府财政拨款400多万元为齐齐哈尔市三十四中学修建了塑胶跑道。三十四中学初三九班的耿佳鑫兴奋地说:“原来我们学校的操场是一个大土坑,风天一身灰,雨天都是泥,同学们都不爱到操场活动。现在我们的塑胶操场绿油油、平整整的,我们都更愿意到操场上来跑步、跳绳了。”校长陈红告诉记者:“发自内心的说,教育需要钱,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们学校的今天。”龙沙区教育经费总支出中财政拨款占比例达到95.6%,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45%,可以说,龙沙区近乎一半的财力都用在教育上,使得龙沙区中小学的建设水平达到齐齐哈尔乃至全省的先进水平。
整合教育资源 缩小城乡差距
富裕县励志民族中学是富裕县为探索贫困地区集中办学,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而建设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式初级中学。学校将全县七个乡镇的中学合并改组进行集中办学,全县80%的农村初中学生都来到县城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富裕县这个穷县办起了富教育。
富裕县教育局长杨清军告诉记者,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和学生的自然流动,使得农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造成很多学校学科开不全,教学质量上不去,城乡学校的差距在逐年拉大。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富裕县教育局决定集中办学,将中学集中到县城,小学集中到乡镇,这样大规模的教育整合在全省都走在了前列。
政府总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的学校,多功能会议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微机室等教学设备一应俱全,综合艺体馆、综合体育场,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免费住宿,每年还能得到600元的住宿生补贴。每次放假,都有固定的送子车接送学生。原塔哈中学的宁双同学告诉记者:“我原来的学校人很少,竞争不激烈,学习都不起劲,现在的学校老师好,同学们学习也都好,我们学得好,住得好,我们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学习,学习起来都有劲了。”
学校集中了七个乡镇的中学教师,经过统一考试选择优秀教师任课,淘汰下来的老师作为生活指导老师,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卢艳珍老师对记者说:“原来学校的实验设备很紧张,每次实验课都是我们老师演示给学生看,现在学校有两个物理实验室,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很多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学校的好老师都集中到一起了,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个提高。”
在今年中考中,励志民族中学的学生考入县实验中学公费生119人,占全县重点高中公费生升学的四分之一,并取得数学、化学两个单科状元。这样的成绩,使教育均衡发展不再停留在口头上,学生家长不再盲目到县城择校。三年来,共有200多名择校学生回流。家长范桂兰告诉记者:“原来的学校连英语老师都没有,现在学科开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放心,在外面打工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业和安全问题了。”
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育内驱力
“今天我观摩了几节优秀课,还有幸聆听两位专家的讲座,我要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回去,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提高我的业务水平。”这是东宁县第三小学教师王艳海在牡丹江市平安小学挂职学习时写下的心得体会。牡丹江市教育局为了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每年选派乡村教师到市区五所定点学校挂职培训,学习名校的教学方法、组织管理技巧,以及教师服饰搭配与化妆技巧,将优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回乡村,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择校、择班,关键在择师,只有教师队伍的水平整体上提高了,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牡丹江市教育局局长原敏一字一顿地说。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今年8月,牡丹江市3万多名教师迎来了一次大考。牡丹江市教育学院的40多名教研人员共出60多套考卷,对全市教师进行分科考试。对成绩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不合格的教师要进行重新培训、重新考试,考试成绩为分析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供重要依据。
在教师水平“齐步走”的同时,教育部门还注重培养教师队伍的“高精尖”。牡丹江市于去年年底实施了“名优工程”,试图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近3000名骨干型、研究型、专家型校长和教师。第一批选拔730名校长和教师,开展了师德报告、读书学习、课堂教学实践展示、专家讲座、外出考察先进学校等主题活动。骨干型教师培养对象、牡丹江市教育学院附中英语教师刘晔告诉记者,大家在一起切磋和讨论对她业务上的提高帮助很大。课余时间,培养对象在牡丹江教育信息网上参与课题讨论,并完成各自的作业。网上的名师网络讲堂,将121节名师课堂挂在网上供教师观摩学习,点击量达到5万余次,其中,牡丹江市第四中学季伟轩老师的语文课点击量高达5000多次。
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贾兴告诉记者,教育资源的丰厚为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我省义务教育下一个目标是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关注弱势学校、农村学校、边缘学校,打造均衡教育、公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