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2日讯 4月30日,刘女士在邮政储蓄办理存款业务,当她接过存折时才发现它不是自己的,她把给孩子攒的1.1万元上学钱存入了他人账户,当时她脑袋一阵晕,因不知道密码无法取回钱。这些天来,全家人一起想办法解决,来来回回往返在储蓄所、公安部门和寻人路上。
大意拿错折
刘女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做好事帮人留存折却出了这档子事,她告诉记者自己存错钱的折是在打扫自家旅店时捡到的。3月份有两个小伙子来住店,走后留下这张存折,上面只有0.88元钱。刘女士说虽然钱不多,但也不能扔掉,便妥善保管等失主认领。4月30日,她从抽屉里翻出一张存折就去存钱,当时拿错了折,也没核对清楚,等存完钱才发现名字不对。
银行也没辙
刘女士急忙找到银行工作人员说明,有存折、存条和窗口人员证实她是存错了钱,可银行方面告诉刘女士,他们从业务范围和准则上没有办法将这笔钱当时取出,建议她找到存折本人进行协商解决。据了解,遇到这种情况需要银行监管部门出具调账审批单,经审核、查证后才能做“冲账”处理,而这一过程十分繁琐。银行也不能未经账户本人同意擅自“冻结”存折上的钱,除非有公检法机关下达冻结书方可暂时冻结该账户。于是,刘女士报了案。
找人太渺茫
依据存折的办理地点在宾西县,刘女士的家人先找到派出所,通过折上的姓名找到一个条件相符的人,但他已搬家到了阿城区。本以为这下人可找到了,可当刘女士家人驱车来到阿城后,见到的人也并不是这张存折的主人。
一连几天,刘女士一家人通过各种关系,终于找出住店人登记的身份证号,在派出所的帮助下,查出对方的家庭住址在道外区团结镇,但那里的平房改造成了楼房,外来人口居多,找人如同大海捞针。至今,刘女士一家人仍在寻找存折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