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大医院人满为患,而一些社区医院却门可罗雀。这一“顽疾”在造成医疗资源巨大浪费的同时,也造成百姓看病难。日前,我省卫生管理部门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将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医疗卫生服务格局,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据介绍,近几年来,全省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有力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四年间各级政府投入社区建设资金达13亿元,目前,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2006年的731所发展到986所,服务人口覆盖率已达到8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率达到85%,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已发展到14117人,基本上实现了步行15分钟的社区卫生服务圈。这为推广首诊、双向转诊制度提供了基础。
近三年来,卫生管理部门选择了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示范点,制定了《黑龙江省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实施方案》,提出了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落实了任务目标责任制。探索了首诊负责制、双向转诊、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价等服务模式。其中鸡西市2008年开始以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为契机,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负责制列到试点的实施方案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承担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任务,大医院承担危急重症抢救工作,为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提供了制度保证。
省卫生厅在鸡西双向转诊试点成功基础上,结合目前全省社区卫生建设情况,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
为保证这项民生工程得到有效落实,卫生厅要求全省各地落实社区卫生网络化和标准化建设,坚持“转型一批、整合一批、清理一批”的办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化建设;扩大社区卫生医疗保险覆盖面,并将社区慢性病干预、家庭病床等医疗服务项目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使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今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保险范围达到90%;抓好“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分工,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放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主要内容;抓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同时,推进基本药物进社区机制,我省现有42个县区16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年底前扩展到60%的县市区,2011年底,在全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彻底改变“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