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4日讯(记者 张强)4日,记者从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获悉,目前我省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仅为51%,近半数的农村人口仍在使用传统方法饮用浅层地下水,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100多万人。我省将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据介绍,省环境保护厅积极开展生态省、市、县、乡(镇)、村等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农村饮用水、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处理等方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用技术,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我省建立了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二是积极争取国家“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农村环境保护投入逐年增加。三是农村环境保护“161”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发生逐步变化。四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断提升。五是启动松花江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开展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试点。六是积极开展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并取得实效。
尽管我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历史欠账较多,资金渠道不畅,管理手段滞后,农村环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形势十分严峻。
农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我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为51%,近半数的农村人口仍在使用传统方法饮用浅层地下水。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粪便堆积,以及旱厕等排污设施产生的污染物随降水渗透地下,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一半以上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100多万人。
此外,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粪便和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脏、乱、差”较为普遍。面源污染突出,对松花江及其它江河湖泊水体带来影响。松花江流域是我省农村人口和经济总量相对集中的区域,沿松花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分布着700多个乡镇,1800多万农村人口,约占全省幅员面积的69%,人口总数的87%,经济总量的85%。流域内的农村,每年施用化肥190万吨、农药2.7万吨,产生秸秆6500万吨、畜禽粪便8000万吨,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4亿多吨,产生工业废物及生活垃圾500多万吨,上述污染物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对松花江干、支流水体及该流域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据分析,农村面源污染对COD的贡献率占该松花江流域排放总量的50%左右,对松花江污染防治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今年,省环境保护厅将继续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努力改善和提高全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推进解决生活污染,改善村屯环境质量。加强畜禽污染防治,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有计划开展农业污染防治工作,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保障措施,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