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加快构建大市场大流通大开放新格局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011-01-11 09:38:3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曲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来自多方面的重大挑战,全省商务战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国内外贸易并举和外贸、外经、外资“三外一体联动”,商务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保市场、惠民生、维稳定作用日益突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牵动作用显著增强。

  “可以说,商务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新的历史节点”,10日,在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召开之际,省商务厅厅长、党组书记叶晓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

  2010回顾  “十一五”完美收官

  站在承前启后的新节点,总结、回顾过去一年的商务工作是历史新时期商务事业发展的基础。

  叶晓峰说,2010年是全省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付出心血和汗水最多的一年,也是全省商务事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发展质量最好的一年、取得成果最多的一年。

  一年来,全省商贸流通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4000亿元大关,增幅超过19%,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流通领域对税收的贡献率接近15%,吸纳就业人数占全省就业总人口的比重为18.7%。商务部门成功应对了松花江水体污染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保障了松花江沿岸地区居民瓶(桶)装水的市场供应,保障了扑灭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了主要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

  对外贸易快速回升,结构层次不断优化。全年进出口总额255亿美元,同比增长57.2%,增幅在全国排名前5位,进出口额排名在前12名之内,列中西部地区前两位,比“十一五”规划目标净增15亿美元,增长幅度高出规划目标近10个百分点。对俄经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对俄贸易完成75亿美元,同比增长35%以上,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比重达到31.3%,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比重达到14%,全国对俄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0年全省经济外贸依存度达到20%左右,比“十五”末期的2005年提高5.8个百分点。当年对外贸易创造就业岗位70万个,对全省税收的贡献超过20%。

  招商引资创新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新批准外资项目147项,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到位资金额高出2005年的12亿美元。批准省外投资项目2332项,全年吸收省外资金超过1300亿元,高于2005年1000多亿元。全省利用域外资金占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

  对外经济合作显著突破,“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加强与中石油的沟通联系,跟踪落实中俄漠大线管道原油进口合作项目成果,有力地支持我省地方经济建设。全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实现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园区、口岸建设提档升级,载体平台功能不断放大。随着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海林、宾西两个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全省国家级开发区达到8家,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达到52个。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提升。全年全省口岸货运量完成885.9万吨,同比增长8.4%;出入境人员347.3万人次,同比增长26.7%。


  研判形势 机遇与挑战并存

  站在承前启后的新节点,研判、把握发展机遇和挑战是加速商务事业发展的前提。

  叶晓峰评价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商务事业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由于刺激政策的支撑力度和有效性减弱,主权债务和金融体系风险远未消除,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为引领的增长点短期内难以形成。各国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更加重视扩大出口,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全球主要经济体围绕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更加激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会引起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

  从国内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依然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实施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极,消费政策的完善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但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加大,保障市场供应,抑制通胀预期任务十分繁重。受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促进消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进一步扩大消费任务依然艰巨。外经贸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人民币汇率对扩大出口和“走出去”影响较大。

  从我省看,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全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为商务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做出的继续深入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更为全省经济由“慢”转“快”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国家扩大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战略,为我省进一步加快沿边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奋发有为,不辱使命,努力构建竞争有序、统一开放商务发展新格局,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叶晓峰说。


  谋划未来 商务事业实现新跨越

  站在承前启后的新节点,展望、谋划未来商务事业发展新格局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叶晓峰告诉记者,未来五年,全省商务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商务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沿边开发开放带为主攻方向,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加快招商引资跨越发展,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走出去”国际合作步伐,在内外两大需求中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在内外两种资源中集成新的发展要素,在内外两个市场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以商务事业的新跨越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预期发展目标是:在内贸流通领域,加速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努力实现市场繁荣与社会稳定的协调统一。“十二五”期末,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00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力争实现10000亿元。在对外贸易领域,充分发挥外贸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协调统一。“十二五”期末,全省外贸进出口突破500亿美元,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年均增幅超过15%。在招商引资领域,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利用域外资金渠道,努力实现总量与质量协调统一。“十二五”期间,以“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资招商重点,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幅达到15%,5年累计突破200亿美元。

  ——大力推进城乡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不断扩大标准化农家店的覆盖面。加快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全面启动品牌市场建设工程,规划和建设20个国家级批发市场、30个省级批发市场。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农超对接”等惠民工程,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和现代服务业,继续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信贷消费、租赁消费和循环消费。

  ——大力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努力打造全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紧紧把握两国政府批准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历史机遇,加大电力、油气、矿产、林木、基础设施及园区建设、物流商贸等六大领域的对俄合作。

  ——大力推进多元化国际市场格局建设,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努力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发展壮大日、韩、欧、美传统市场,积极拓展东盟、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元化、高层次的国际市场格局。积极探索对朝、蒙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能源原材料合作途径。办好各类展会,发展会展经济。着力打造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企业群和大型农机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电站设备、数控机床、汽车、石化、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品等骨干出口企业和配套产业群,不断提高地产品出口比重和进口资源产品加工率,着力打造服务外包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内资、外资并举的招商引资策略,开展定点定向、园区和环境招商,吸引先进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围绕产业项目定点定向招商,加大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光伏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引资招商力度。积极吸引世界五百强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来我省投资。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吸引域外资本参与我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围绕载体平台建设开展园区和环境招商,加速各类园区提档升级,完善园区产业布局,提高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