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鹤岗
搜 索
鹤岗市召开创建全省一流民生城市座谈会
2011-01-13 11:25:56 来源:东北网-鹤岗日报  作者:李昕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为座谈会会场 记者 柏常海摄

  东北网鹤岗1月13日讯 昨日上午,全市“贯彻落实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创建全省一流民生城市座谈会”在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举行。

  市领导朱清文、赵晓岩、于冶铭、马冲、袁正岱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来自市委党校的理论工作者以及事关民生工程的相关部门代表纷纷发言,畅谈鹤岗市建设全省一流民生城市的想法和见解,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速民生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清文在讲话中指出,市委十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全省一流民生城市和“十个一流”民生项目的命题和决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执政为民、发展为民、造福人民执政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党委、政府对民生工作的加强和强力推进。这个决策和命题提出后,在全市上下引起了积极的、热烈的反响。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一方面是具体快速地落实市委全会作出的决策,特别是承担十项一流民生任务工作的部门要迅速制定方案、确立目标、制定措施、强化推进落实,以期取得重大成效。同时,也是进一步集思广益、提高全社会的理解程度、参与程度和工作推进力度的有效方式。

  在谈到为什么提出创建省内一流的民生城市时,朱清文指出,党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今指导中国最先进的理论,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全部的任务就是造福人民,为人民谋利益,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提出建设省内一流的民生城市,并且确定了十项具体的一流内容,一是要进一步提升民生的理念和地位。提升发展为民、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理念,提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样的民生工作定位,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工作的重心。二是要强化工作和措施。改善民生是我们的核心任务,通过建设一流民生城市的目标,实现一流民生的任务,明确提出引导和组织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干部、全社会力量和全市人民,加强改善民生的工作,增加改善民生的措施,加快提高改善民生的速度,扩大改善民生的成果,通过我们的强有力的措施和工作,来强力推动和提升民生工作的成就。三是要凝聚力量、集中力量。民生不是单纯的民生,民生的前提是经济的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民生。必须牢固树立用发展来改善民生的理念,把发展、把经济搞上去。民生也不单纯是党委、政府的民生,改善民生,既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任务。鹤岗的发展,光靠党委、政府的少数领导、少数干部去组织和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坚持全党抓发展、全民共创业、全社会招商、全区域上项目的工作机制。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最主要成果就是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基层、在地方体现最充分的就是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强大生机活力的注入。我们现在经济的发展是民生的前提和保障,发展经济要靠全体人民的力量,改善民生也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要通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辛勤劳动去创造我们一流的经济,带来我们一流的民生,要通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辛勤劳动来创造我们自己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单一的靠党委、政府来改善民生。近年来,我们连续6年开展了两轮为期三年的项目建设年活动,今年又启动了第三轮的项目产业建设年活动,这是我们在经济工作中认真发现和总结了这样一个规律,就是抓发展要重点抓经济,抓经济要重点抓企业,抓企业要重点抓项目,老企业靠技改项目提档升级,新企业靠项目来建立创办,项目出就业富群众,项目出利润富企业,项目出税收富财政,项目出综合效益拉动富社会。要想创造一流的民生,必须创造一流的经济。创造一流的经济,党委、政府具有组织、管理、服务等不可推卸的职责,但只有全社会在党委、政府的主导和组织下,通过共同努力来创造一流的经济,来实现一流的民生。所以我们把一流民生城市、一流民生目标明确提出,就会更好地激励全市人民、凝聚全市人民,以形成更大的发展的力量,创造一流经济的力量,进而使更多的成果来转化成民生,最终造福全市人民。


 

  在谈到建设一流民生城市的重点条件时,朱清文指出,要建成全省一流的民生城市,前提条件有三个:一是要有一流的经济,发展是民生的前提和保障,经济和发展上不去,没有一流的经济,不可能有一流的民生,不可能有民生的大幅度提高和改善。二是要有一流的工作,鹤岗的民生既依赖于鹤岗的发展,又不单纯由鹤岗的发展来决定,国家和省的支持也将直接影响鹤岗民生的改善。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要以强有力的工作去重视、去加强,去争取省和国家的支持,更需要鹤岗的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以及鹤岗人民去创业投资办企业、去招商引资办企业,把鹤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创造鹤岗一流的经济。三是要有一流的理念,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惠民、发展为民的理念和宗旨,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朱清文指出,建设一流的民生有三个现实条件,一是鹤岗一流的经济发展成为可能和现实。通过连续两轮三年项目建设年的强力推进,鹤岗市的经济在过去几年间实现了连续两轮三年翻一番,特别是一大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将在“十二五”期间收到成效。二是一流的民生建设有了重大成效和坚实基础。在我们提出的“十个一流”中,已经有多项基本达到了省内一流的标准,有的还创造了省内的第一,比如说,鹤岗市市民的住房标准已经位居全省第三位,鹤岗市的农村低保水平位居全省第二位,城市低保水平位居全省第三位,鹤岗市的职工收入位居全省第三位,在全省率先由政府建立了6个特殊困难群体专项救助资金,率先实施了职工取暖补贴由“暗补”变“明补”,率先把全部教师纳入阳光工资范畴,财政供养人员热费补贴率先达到全省最高水平,全部按时足额兑现了国家、省出台的所有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实现了不拖不欠。三是一流的理念和团队已经成为强大的工作优势。结合鹤岗市的实际,我们提出要建设全国一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一流的旅游城市和省内一流的滨水森林城市、一流的民生城市的目标,并明确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和“五山、六水、七区”的具体内涵,鹤岗的发展正向着新层次、新境界和高水平迈进。特别是我们的干部和人民在多年的实践中经受了锻炼、考验和检验,提升了素质能力,有条件创造更大更辉煌的业绩。

  在谈到建设一流民生城市的任务和内容时,朱清文指出,市委十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建设省内一流的民生城市,让市民享有一流的就业和收入、一流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一流的住房规模和标准、一流的城市设施和环境、一流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一流的优美优良的自然生态、一流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一流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流的政治民主权利、一流的健康和寿命。一流的城市民生有十项具体的一流标准,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一流的就业和收入,由于这些年发展,鹤岗已经结束了靠劳务输出的历史,随着企业经济规模的增加,新增就业岗位3万多个,有大量外来劳动力进入鹤岗打工,说明鹤岗市就业比较充分,收入水平也在提高;一流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尽管我们还不是全省一流的经济,但所有我们的保障都是按照全省一流的标准落实的。通过设立社会重点救助资金,形成了有效、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流的住房规模和标准,当前,鹤岗市居民的住房水平已经位居全省第三名的位置,随着大规模的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以及滨水森林城市的规划建设,鹤岗市民的住房标准及档次将提高到更高档次;一流的城市设施和环境,“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完成所有城区废旧矿体和废弃地的绿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森林,将完成城市向山边、水边的延伸扩展,完成城市供热的改造,基本实现集中供热,完成焦炉煤气变成城市燃气的工程,加快热电发展,提高城市电气化水平,完成城市河道的治理,实现城区河道清水过境,由污染带、灾害带变成景观带、风景带。城市的道路、环卫设施、基础设施等都将基本完成高水平的改造,特别是“五山、六水、七区”为内涵的滨水森林城市建设将使我们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一流的旅游城市和省内一流的滨水森林城市,完成这些基本建设和改造,鹤岗将成为绿化面积特别大,水景观综合体现,生态特别优良、基础设施特别完善,公共服务特别优质的优秀城市;一流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我们的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广电以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在全省基本属于一流档次,今后还将继续提升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一流的优美优良的自然生态,我们地处中国最优良的生态区域内,并将利用3年左右时间对于已经开发的矿区进行绿化,特别是新上项目严格控制新的环保标准,不会造成新的污染,这样的生态在全省、全国都属一流;一流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鹤岗市曾获得全国社会治安先进市荣誉,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力量把我们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搞成一流;一流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城市广场、旅游景区、文化体育教育设施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的大幅度改善,鹤岗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幸福指数必将得到大幅的跃升;一流的政治民主权利,鹤岗的各级党委、政府依法办事,廉洁行政,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并且随着制度、组织、方式的创新,民主法制的进程将不断得到推进;一流的健康和寿命,如今鹤岗人均寿命水平已经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民生的大幅度改善、幸福指数的提高,加上卫生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一流的健康和寿命必将得到保障。这“十个一流”的提出,使我们一流民生城市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具体、实在、客观、可行。由这“十个一流”组成的一流民生城市的概念、适应了鹤岗发展的新趋势,顺应了鹤岗人民的新期待,使科学发展观突破了理论层面,在一个地方有了深入的实践,使民生由一个大的概念、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提升成为一个系统的载体,使科学发展观惠及到全市人民,使以人为本惠及到全市人民,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使以人为本落到实处,使民生和经济、民生和工作、民生和理念、民生和政府、民生和人民这些关系都有机、科学地融合、协调,这是鹤岗人的一大贡献、一大创举,也是鹤岗人的一大幸福。

  在谈到创建一流民生城市的当前工作时,朱清文强调,首先,要对标树标制定方案,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围绕建设全省一流民生城市特别是已经确定的十个民生项目,与全省的指标相对照拿出各自的工作方案,已经达到一流标准的要继续巩固提升,没有达到一流标准的要弥补不足、缩小差距,跃升到一流水平。这里需要把握好两个标准,一是我们所说的一流是全省的一流而不是全国的一流,也不是全省第一,而是进入第一档次的位置。二是这一目标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的目标而不是今年就必须实现的目标。通过五年的时间来建设一流的城市经济和一流的城市建设、民生建设,实现“十个一流”目标,通过努力是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做到的。朱清文强调,经济发展是民生的保障和前提,牺牲了经济发展就没有民生,牺牲了经济的长远发展,就只有一时的民生而没有长远的民生,也没有可持续的民生。只有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有民生的可持续提高。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民生的关系、经济和民生的关系,在保障经济长远发展的全局前提下,竭尽全力地惠及民生。要在谋划建设一批有重大拉动和长远效益的大项目、好项目的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改善民生。其次,要推进重点建设,发展优势补差距。民生重在建设,要加强卫生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三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在全市上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一流城市经济、一流城市民生的讨论教育活动,组织全市人民对全市经济和民生的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建言献策,进而集中智慧,了解情况,消除模糊认识,形成共识,振奋精神,凝聚和集中力量。民生是党委、政府全部工作的重心和重点,但不能仅仅依靠党委、政府去努力,更要靠全市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来共同完成这一历史伟业。可以预期,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强力推进落实,我们一定会在“十二五”期间提前圆满完成一流经济、一流民生这样的任务目标,让鹤岗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赵晓岩主持会议并就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