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99年起,哈市已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城市。目前,哈尔滨60岁以上老人超过122万,占城市总人口12.7%,其中,“空巢”老人超过54万。哈市老年人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在用餐、家务、洗浴、出行、理发等生活必要服务中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心里的空虚感也影响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委员们认为,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全社会应共同努力给“空巢”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记者调查
“空巢老人”
不爱回家
在哈市的一些超市、商场,总是有三五成群的老人坐在休息座椅上,聊天、打牌、看书……今年75岁的张大爷每天就过着这样的日子。
张大爷的老伴去世8年了,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外地上班,每年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儿子虽然住在本市,但因为工作忙,基本上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张大爷最不愿意在家里呆着。在家的时候,他除了看电视,就是看报纸,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张大爷的开玩笑地说,如果平时再不出去走走,恐怕自己都不会说话了。
社会养老体系薄弱
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社会保障里拆分出一些内容,单独成立“社会照料”一章,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不能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
据了解,目前哈市由民政部门主办的养老机构4个,共有床位2100张。市区内的三无(无法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老人在这里养老,其余的老人为有偿代养。排队等床、预约登记近年来一直是这几家财政全额拨款的养老机构的现状。
此外,哈市经过专业培训的养老护理人员也非常少,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的多为下岗工人或外来务工人员。
委员建议:
成立帮扶中心
发展老年大学
政协委员计勇凯在提案中建议,发挥社区作用,解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问题。由社区为所辖区域的“空巢”老人建立服务档案,深入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情况,设立各种帮助“空巢”老人的服务项目,如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
政府投资设立“空巢”老人帮扶中心,并由省、市每年投入一定的帮扶费用。帮扶中心与各医院、超市、饭店、家政等与老人生活相关的驻街单位,形成资源共享,并将服务手册分发给“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只要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需要的服务。
省政协委员于慧玲认为,创办老年大学是解决“空巢老人”思想空虚的一个重要途径。于慧玲建议,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老年大学的数量,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招生对象的层次,创办多种办学模式,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或实践,形成覆盖城乡同步发展的网络格局。
解决措施
大力扶持
民办养老机构
记者从哈市民政部门了解到,下一步,哈市将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从资金、税收等方面,帮助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同时,加快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