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月20日讯(记者 顾硕) 伴随着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近几年的起伏跌宕,全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城市及其近郊出现的小产权房,成为政府、媒体、学者、开发商及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住房问题之一。
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民建省委提交提案建议:应普查小产权房,进行分类处置,并明确处置原则和基本方法,使小产权房向保障性住房转化。
在近几年商品房价格不断攀高、土地资源日趋稀缺的全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城市,均出现了以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合村并镇、新农村建设等名义违规开发建设的小产权房,并呈蔓延之势。
据了解,小产权房的住宅目前总体上已相当于中国120亿平方米城镇住宅的40%以上,小产权房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房产权利类型之一。大规模的城市扩展促使中国历史上的村镇规模以最快的速度急剧减少,也直接促进和造就了小产权房以规模化的方式不断诞生和运转。
民建省委建议,各地应进行“小产权房普查”与调研,摸清现在各个地域在建、在售、已售小产权房的数量、占地规模、业主类型等资料,便于领导决策和设计分类处置的措施。
解决小产权房问题,是一场体制、政策和民生的艰难博弈。小产权房如果全部销毁,那将是极大的资源浪费。民建省委建议,将部分小产权房转为经济适用房,完善手续后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开发的住房,经合法程序,将其纳入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做到既可以扩大城镇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市场供应,又能起到平抑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作用。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农民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规划,且已建成未售出的小产权房,由政府收购可改造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农民安置房等用途。已建成售出的,对开发商和出让、出租土地方依法处罚,补办相关手续,补缴出让金、税费等费用后纳入房地产市场管理;正在建设的,应该停止建设、销售,已售出的退还购房者购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