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夏富祥:解决扎龙保护区“人禽争地”问题刻不容缓
2011-01-20 18:11:57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岳云雪 顾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省政协委员夏富祥。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摄

  东北网1月20日讯(记者 孙晓锐 岳云雪 顾硕)“扎龙保护区人鸟争地、争食的矛盾日益突出,使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鹤类等珍禽栖息地不断缩减,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市汇丰照相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富祥建议,应尽快启动扎龙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移民项目,彻底解决长期影响丹顶鹤等珍禽生存的“人禽争地”问题。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丹顶鹤、白枕鹤的集中繁殖地,同时又是白鹤、白头鹤、灰鹤和蓑羽鹤的迁徙地。扎龙保护区核心区面积7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及其生态系统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在世界鹤类保护与湿地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扎龙湿地在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减缓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沙化东移、保护自然生态起着重要作用。

  为掌握扎龙自然保护区“人禽争地”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夏富祥亲自进行了调研。在调查中了解到,保护区核心区现有13个自然屯1528户,共5396人需要移民搬迁。涉及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的244户居民和大庆市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1284户居民。居民主要经济来源是收割苇草、捕鱼和种地,是典型的“吃资源村”和“靠天吃饭村”。早在建立保护区之前,扎龙核心区就有人定居并形成村落。为了生存,当地人不得不加大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核心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破坏了丹顶鹤等珍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从2002年开始,我省连续每年为扎龙湿地进行生态补水,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湿地面积缩减和生态功能退化的趋势。

  为了彻底解决“人鸟争地”问题,扎龙保护区早在2008年就筹划大规模“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的5000多名居民实现全部搬迁。目前,黑龙江省已编制完成并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的“扎龙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移民项目”至今迟迟没有启动,成为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的瓶颈。    

  夏富祥建议,应尽快启动“扎龙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移民项目”,促进鹤类等珍禽栖息地的恢复,发挥湿地在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减缓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沙化东移,使核心区农民早日摆脱贫困。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