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
东北网3月11日讯(记者 孙晓锐)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为保持粮食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建议,应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统一制定规划,提出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政策和措施,全面促进产粮大县的城乡统筹发展。
我国800个产粮大县(市、旗)所产粮食占全国总产量的78%以上,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些产粮大县绝大多数都是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产粮大县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十分突出。何小平委员说,从黑龙江的情况看,农业部核定的70个产粮大县(包括垦区农场)中有43个财政收入不足亿元,21个还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60多个仍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的运转。
分析成因是解决症结的前提。何小平委员认为,国家对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产粮大县在资本积累上受到较大影响,加上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在建设资金上面临着历史欠账较多、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由于种粮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大批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利益未得到根本保障。在城市郊区,城市发展引发了一些征地导致农民失地的问题。在农业粮食生产区域,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无序的土地流转一方面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一方面也不利于保障农民利益,造成土地流转的价格低,农民没有实质上的土地发展权。
何小平委员建议,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方式,为产粮大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在“普惠”基础上实施“特惠”,为产粮大县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要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合理促进产粮大县的土地流转和劳动力分流;要支持产粮大县率先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发展二、三产业,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扫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