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打通消费保障维权通道扫清新“路障”
2011-03-15 09:09:4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志杰 刘述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5日讯 通讯商家销售“吸费”手机,超市小票账单价签不符,银行收费暗箱操作,家装家具纠纷难断……当前,伴随着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升级,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是实现和谐消费、理性消费的关键。近日,记者从我市工商及消协部门了解到,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消保维权立体网络和公平交易体系,我市各级消保部门不断打通消费维权的通道,使诸多新型消费纠纷得以解决,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也得到全面保障。

  冰城工商首揭手机“吸费”猫腻

  去年,随着“手机存在消费陷阱黑幕”被媒体揭开,我市率先开展了“吸费”手机专项整治行动。工商部门共向社会发布消费提示、警示70余次,查处手机市场经营、运营违规违法行为20余起,曝光手机典型案件30余件,检查下架问题手机25万余部,为消费者办理退机、退费合计金额40余万元,在国内最先因“吸费”手机问题对通信运营商和通信服务提供商予以行政处罚。

  去年,工商部门还依法加强对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等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强制服务、滥收费用等违法行为的监督。组织查处了殡葬部门限制竞争、滥收费用,某邮局开展增值服务不履行告知义务等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强行收取短信服务费等违法案件。商标监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先后对UGG涉外商标侵权案、“得力”牌驰名商标侵权案、桂花牌富裕老窖驰名商标案、假冒“绿时代”牌乳白胶案、“理想”涉外商标侵权案、假冒沪州老窖酒案进行了查处,有效保护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结盟20城市,异地投诉家门办

  随着旅游消费和网络购物、电视购物、手机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的不断兴起,跨区域投诉日趋增多。为此,去年包括哈尔滨在内的21个城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联合签署了《城市消费维权直通车合作备忘录》。此举意味着,哈尔滨的消费者在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其他20个城市消费发生纠纷或者争议,可以就近向本市消协投诉,极大降低了异地维权的成本。

  与此同时,我市工商、消协还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调解等功能,将投诉网络向乡镇、村、街道、社区和企业延伸。

  “重兵”把守消费纠纷高发地

  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家装、家具行业成为消费纠纷高发地。去年3月,市消协专门成立家具专业委员会,推出填补行业空白的《哈尔滨市家具行业消费争议解决办法》,并在居然之家、月星家居等7家企业建立和解联络站,举办了和解员培训班,经考试合格后授予和解员上岗证书,实现了在行业协会中建立消费者协会分会、设和解联络站、和解员持证上岗的维权网络模式。

  随后,市消协在哈尔滨消费维权网上开展了室内装饰环保消费课堂及家装消费课堂,设立投诉、咨询及问答窗口。到年底,通过消费维权网受理消费者投诉125件,解决率达98%。当年10月,市消协又联合市装饰协会制定颁布了《哈尔滨市家庭装饰装修施工验收标准》,为该行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