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探索出租车新型管理模式破解打车难
2011-03-15 09:33:1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剑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5日讯 打车,是每个人到异地出差或旅游经常遇到的事,这虽然是件小事,但驾驶员的个人素质和服务质量却能折射出一个行业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日前,市人大代表徐建华通过在厦门亲身打车的经历,感叹哈市出租车应从细节处加强并提高管理水平。

  代表亲历

  在厦门遇难题找的哥

  因为工作的关系,市人大代表、道里区建华百货商店总经理徐建华经常出差。去年3月,她到厦门出差打车,一名出租车司机热情地向她介绍沿途风光、风土人情,到目的地后,还帮她找了4家旅馆,让她最终选择了一个最满意的宾馆住下才离开。

  “很多外地游客到了厦门,出租车司机都成了他们的‘依赖’。每次打车,司机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向外地乘客介绍厦门的风土人情、投资环境以及旅游常识,甚至是相关政策和城市近年的巨变。下车时,司机还会免费赠给客人一套资料,里面有厦门地图、招商引资介绍以及旅游景点的资料。他们不收小费,但都要求乘客通过手机投上对他们的服务是否满意、对城市发展有什么意见和要求的一票……”徐建华说,由于的哥的服务周到热情,一些外地乘客即使没急事儿也愿打车,好与司机聊聊天。

  记者调查

  经营模式局限造成管理难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市人大代表对我市的出租车行业提出了建议,认为我市出租车司机挑客、拒载、绕行、强行拼客等违规现象比较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出租车的管理一直是我市的一个难题,除了驾驶员整体素质因素外,根源在于出租车驾驶员与出租汽车公司之间的经营模式。据市出租车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我市目前有13000余台出租车,除年初新上道的1000台车辆外,其余车辆驾驶员与出租汽车公司均是合作关系。有的车辆是驾驶员自己掏钱买断的,有的驾驶员出了一半的钱。作为出资人,出租汽车公司无权取消他的运营资格,这样造成了管理难度较大。

  据悉,目前,我市已开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今年年初上道的1000台车辆就是按照上海等地“公车公营”的模式经营。驾驶员与公司之间是聘用关系,公司为驾驶员上“三险一金”,这样利于对驾驶员的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他山之石

  精细管理带来良性循环

  据了解,厦门市政府对出租车实行重奖重罚,即对每位驾驶员运营情况进行核记分值,并按照违章经营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扣分,考核优秀者会得到5000元至最高3万元不等的奖金。遭到乘客投诉,给行业抹黑者则会得到重罚,甚至被永久清出出租车行业。

  此外,上海出租车“公车公营”的管理模式在国内广为推广,即出租车产权和经营权统一归由公司,公司从政府部门获得经营权,出资购买车辆、招聘司机,公司和司机是纯粹的雇佣关系,其最大的好处是易形成规模和品牌效益。

  杭州市实行“公车公营”后,对出租车管理非常严格。出租车司机在上岗前要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只要驾驶员违反服务规范中的一条,乘客可以拒付车费,一旦发现驾驶员侵犯了乘客利益,立刻解聘。

  南京市出租车管理部门在福利待遇方面为驾驶员提供最大便利,各出租车公司品牌竞争十分激烈,乘客通过汽车上的标志就能知道自己将接受到什么样标准的服务。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