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地震专家赴日救援72小时见闻
2011-03-17 13:46:0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穆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7日讯 日本发生9.0级强震后,应日本政府的请求,中国国际援救队第一时间赶往地震重灾区参与救援工作。作为随队的唯一结构抗震专家,我市专家刘如山一同前往。连日来,他和救援队在日本的工作生活情况备受市民关注。昨天,在克服了通讯极度不畅的困难后,刘如山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日本72小时的救援经历。

  乘自卫队飞机抵达灾区

  3月13日8时3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乘坐民航包机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飞赴日本。

  中午12时30分,中国救援队抵达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刘如山告诉记者,日本副外相伴野丰和我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到机场迎接。随后,在日本外务省和我国驻日大使馆两名官员的陪同下,救援队乘坐日本自卫队飞机到达岩手县花卷军用机场,然后乘坐军车到达中国救援队的工作地点岩手县大船渡市。该市是一个小海湾,湾岸总人口4万多人,地震时受海啸冲击强烈,超过200人失踪。

  “救援队到达露营地点(一所职业高中的操场上)并基本安置完毕,已经是第二天(14日)凌晨4时。”刘如山说,经过短暂的休整,中国救援队在日本外务省和我使馆人员的陪同下,共同前往大船渡市消防署(当地应急指挥部)进行协商,确定了中国救援队的救援工作地点。

  在中国救援队开展工作之时,日本陆上自卫队、消防和警察力量以及数支从大阪和山形市赶来的救援队已在此地开展了搜救工作。当天,美、英两国救援队也携救援犬到达这里。经四国救援队联席会议协商,中国救援队负责南部地区,人均救援面积是四支队伍中最大的。

  搜排时发现一具遇难者遗体

  3月14日6时30分,中国救援队离开宿营地,前往5公里外的搜救地点,正式展开了在大船渡市的救援行动,寻找幸存者和失踪者。但受不断发生的余震以及海啸预警等影响,救援活动一度中断。

  3月15日,中国救援队在大船渡市继续开展搜救行动。刘如山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搜救效率,救援队给全体人员重新分组:第一组为侦察组,采取现场勘察和询问当地居民等方式,迅速预先定位重点房舍;第二组为搜索组,采取人工排查和生命探测仪等技术手段相结合方式,实施精确搜索。搜排工作开始不到半个小时,几位经验丰富的队员就在一处损毁的房屋内找到了一具遇难者遗体。据当地居民介绍,住在这栋房子里的居民灾后曾多次回到家中寻找亲人,但始终没能发现亲人遗体。

  鉴于自己懂日语,刘如山被安排在留守接待组和现场搜救组交替工作。据他介绍,当天,救援队对近1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搜索,按照国际惯例对每一栋排查过的房屋做出标记,日方陪同人员对救援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节水救援队员“三不洗”

  刘如山告诉记者,目前大船渡市水、电、通信基本中断,与外界联系只能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上网速度非常慢,邮件几乎发不出去。此外,这里油料和生活用品短缺,多数加油站没有营业,少数营业的加油站只向救援车辆提供服务。

  大船渡市政府对中国救援队的救援行动高度重视,专门安排一名消防署官员带车随同参加救援行动。当天19时40分,大船渡市市长户田公明亲自带人到中国救援队营地慰问。该市消防署在用水紧张的情况下,专门为救援队送来饮用水,并提供了必要的发电油料保障。由于供水短缺,救援队员在抵达大船渡市后只能“三不洗”。刘如山说,为了节约用水,队员们在抵达灾区后没洗过脸,没洗过脚,也没刷过牙。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