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名师解读2011年高考物理大纲 加强应用性考查趋势明显
2011-03-18 10:01:57 来源:生活报  作者:吕晓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3月18日讯 17日,针对《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记者采访了哈师大附中物理组组长关世彪,据其介绍,2011年高考物理大纲与2010年相比没有什么改动,考核目标依旧是: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在能力考查方面,依旧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将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和选考两类,考生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备考提示一】

  整合知识提炼方法

  目前,考生们正处于第二轮复习阶段,第二轮复习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等核心知识,在复习中应该注重它们的综合应用,其中包括在动力学问题、能量问题、电磁学问题中的应用。

  解题方法的丰富与灵活是高考得分的制胜法宝,第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总结、提炼方法。好的物理方法不是一道题就能总结出来的,例如:整体隔离法,它是在处理多对象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既可以用于力学平衡问题,也可以用于能量守恒问题。我们要在复习中通过大量的例题分析、反思、总结、提炼出解题方法。这就需要考生进行相关方法的训练,目前,这样的材料很多,考生应该多做题,然后对解题方法进行消化、吸收,最终做到能够灵活应用。

  【备考提示二】

  提升建模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的考查主要以模型为主,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经常出现血压计模型、电磁流量计模型等,加强应用性考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些物理问题只提供了实际的物理情景,这就要求考生善于挖掘必要的、主要的信息,去除次要的因素,抽象出具体的模型加以解决。

  要提高建模能力,简单说要做到以下几点: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意识的建模训练和模型的迁移训练,这些需要考生在第二轮复习中侧重练习。只有具备高超的建模能力,在“实战”中才能够将题目的内容转化为学过的内容,从而快速、准确地解题。

  【备考提示三】

  提升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也可被称为“翻译能力”,就是把题干的内容读懂,转化为你自己可以理解的内容,这个能力是解题的基础。

  审题能力是阅读、理解、分析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要提高审题能力,就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还要注意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理解(如:匀速、静止等),学会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等,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专题有计划地加以训练。

  【备考提示四】

  提升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

  从这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来看,在考查考生物理知识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既要认真学好物理知识,又要努力提高数学推理运算能力,加强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训练。

  【备考提示五】

  提升表达能力

  要将解题能力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物理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学生忽略,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在第二轮复习中,解题训练要注意科学、规范,尽量采用题目中给的物理量符号,自设符号一定要标明,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结论的叙述都要与题意相联系,不要脱离问题本身。

  表达能力绝对不能等到考前再练,而应天天重视、时时注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实战”能力。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