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市“社区大家庭”构建“宜居鹤城”
2011-03-26 08:26:5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于淼 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26日讯 打造宜居鹤城,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一直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更是全市百姓的心愿。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市多方积极行动起来,为构建社区大家庭、打造宜居鹤城而努力。

  基础设施翻天覆地大变化

  寒冷漫长的冬季,居民对室内活动需求非常强烈,只有解决好社区办公用房、室内活动场所等公益用房问题,才能满足群众多样性活动的需求。几年来,齐齐哈尔市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投入、企事业单位赞助、开发商融资等多元化投资方式,积极改善社区组织办公条件和基础设施,为城市基层管理、服务和社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说起这些变化,锦湖社区居民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都是受益者。”今年70多岁的李锁生大爷几乎天天都到社区服务中心报到:“每天来这里看看书、打打牌,和老伙伴们聊聊天,晚年生活一点儿也不寂寞。”2010年,建华区采取争取上级支持、区级财政投入和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的办法,投入社区建设资金2756万元,两年内投入社区建设的资金总量达到4276万元,使社区用房总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平均面积突破300平方米,其中鑫海社区、文宾社区、北民强社区、育英社区、东市场社区等5个精品社区用房已经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不仅仅是建华区,各县(市)区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和覆盖面,增建社区服务设施。龙沙区江安街道于2007年投资340万元,新建1085平方米的二层办公楼。五龙街道于2007年投资510余万元,新建1070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在克山县,这几年相继建成的6个高标准社区办公楼和6个共计1.54万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广场,成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品和亮点。截至目前,全市服务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示范社区达24个,服务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精品社区有41个,服务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达标社区达72个。

  社区服务项目拓展为140多种

  从2006年开始,齐齐哈尔市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将原来的4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现在的37个,将1522个居民委员会整合为现在的256个社区居委会,有效地整合了社区资源,促进了街道社区的改革与发展。在这五年里,社区的服务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社区服务项目现已拓展为11个大系列约140多种,社区服务网点达到3.21万个,形成了高效透明、便民利民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社区服务设施也逐步配套,县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现有8个,总面积为9568平方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27个,总面积为1.36万平方米,社区综合服务站为179个,总面积为2.23万平方米。以龙沙区“四网一通信息服务”为标志,开辟了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

  “小巷总理”素质提高一大截

  社区整合后,齐齐哈尔市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引入“竞争、择优”的方法,许多社区面向社会考聘社区干部。这些考聘、选举上来的社区干部,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为了提高社区干部的生活待遇,2009年1月全市提高了社区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正职由过去的500元提高到550元,副职由过去的450元提高到525元。

  建华区建设街道福顺社区主任董秀红已经在社区工作了9年多,见证了全市对“小巷总理”的重视变化。“如今,不论省市领导,还是区领导,对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让我们真正把自己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当中,真心实意地为社区居民服务。”说起这些,董秀红满脸喜色。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