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黑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1-04-07 07:12:17 来源:东北网  作者:顾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龙江省情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黑龙江省“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未来五年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龙江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本网近期将针对《纲要》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作以解读。

  东北网4月6日讯(记者 顾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生产生活的美好幸福家园。

  【关键词】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坚持走龙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整体素质、物质装备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措施】全面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和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单位资源产出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畜产品、水产品规模化养殖,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强化垦区示范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目标】到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亿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1100亿斤以上;建设全国最大的5000万亩粳稻、5500万亩非转基因大豆、6000万亩工业用玉米生产基地;奶牛存栏、肉牛出栏和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350万头、380万头和5500万头;绿特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7620万亩;建设农机作业区1400个,农机标准化作业服务面积达到1亿亩;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达到63%以上;新建建设标准水稻育秧大棚38万栋;改造中低产田面积5110万亩;土地整理面积393.55万亩;粮食加工能力达到4300万吨;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四旁绿化562万亩。

  【关键词】建设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先行先试原则,加快推进农村体制改革,通过农业生产关系调整,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潜力。

  【措施】建立和完善商品粮生产基地利益补偿机制,探索科学合理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争取国家在我省开展设立粮食安全基金试点。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培育土地流转有形市场。鼓励和支持各类工商企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建立现代农业企业,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创新粮食流通机制,以粳稻和非转基因大豆为重点,探索期货交易,加强和完善省和地市两级粮食储备体系,积极争取国家扩大北大荒集团等粮食企业的进出口配额和产地直接出口权。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组织,探索建立农业担保公司,稳步推进农业保险、农业债券、农业产业基金,开展农业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创新农业组织形式,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农机合作社、水利合作社、农产品营销服务合作社,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

  【目标】到2015年,全省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8万个,在松嫩、三江平原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1万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500个。

  【关键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完善惠农政策,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措施】巩固提高经营性收入,实现主营收入大幅度提高。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创造条件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机制,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征地补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流转和宅基地管理制度。

  【目标】到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与经济发展同步,年均增长保持在12%以上,达到9820元。

  【关键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改善民生和农村面貌。

  【措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抓好一批中心镇、中心村的规划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支持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教育。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扎实推进文体惠民工程建设。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政策扶持,确保水库移民和谐稳定。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做到低保和“五保户”应保尽保。

  【目标】到2015年,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农村使用清洁能源达到40万户;实现全省乡镇100%通邮;低保和“五保户”应保尽保。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