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今年街路绿化大树优先 专家:大树进城成活率低
2011-04-07 09:39:4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高宏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7日讯 近日,哈尔滨市春植活动正在各区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尽快达到冠大荫浓的景观效果,今年春季哈尔滨市很多主要干道上补植、移植的树以30年左右树龄的大树为主,大树进城的场景正在哈尔滨市街道上上演。园林专家聂绍荃表示,大树进城成活率低,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会大大降低整个区域的生态效应。

  移走树木遭“抹头”

  移来树木大龄优先

  记者从哈尔滨市绿化部门了解到,配合今年的淮河路、哈平路等改造工程,绿化部门将移走相关街路中间绿化带和人行道上的原有树木。记者日前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淮河路上看到,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给马路两侧的近百棵杨树进行“抹头”作业,现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对这些树进行抹头修剪是为了方便移植,以配合道路改造。记者在淮河路上看到,两个工人将一棵树周围的土挖开后,两个人开始用力推这个树木,试图将它推倒。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江畔路上,记者看到,为建设沿江景观带,原有的5棵年近“半百”的大树也被“修剪”后移到江畔的另一处地点,据道外区园林办透露,今年还将向哈尔滨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景阳街、北五道街和北十八道街新建的5个休闲广场和周边移栽200余棵15米以上的大树。

  据了解,去年哈尔滨市大范围的道路改造工程后,哈尔滨市十几条街路成了“无树路”,今年将对尚志大街、经纬街、通江街、南直路等路段上的行道树进行补植,今年哈尔滨市绿化部门将按相关部门的要求,对无树路和需要补植的路段进行补植和新植。补植和新植的树木胸径必须达到13-15公分、树龄在20-30年的大树,并将通过整体更新、整合移植,形成冠大荫浓的景观效果。据知情人透露,哈尔滨市现在苗圃内并没有这么大树龄的树,相当一部分是施工单位从山里移植过来的。记者在江畔路上看到新补植树木上悬挂的标牌显示,树木年龄都在30年左右。

  据了解,2006年哈尔滨市实施“大树进城”,数万株大树移进城区。虽然对其全部实行了挂牌责任制等措施,但还是出现了成活率低的现象,且2009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要求各地坚决遏制大树进城之风,大树进城现象得到遏止。如今,哈尔滨市为尽快达到冠大荫浓的景观效果,今年计划在市区街路栽的树优先选择大树。


 

  大树移植死亡率高

  浪费人力物力

  一位从事园林多年的老员工告诉记者,一株茂盛的大树移植时若砍去90%以上的分枝,只剩一根躯干,移植后即使成活了,也永远不会恢复移前的风貌和生态效益。按要求,移植大树时的修剪,阔叶树必须保留冠幅的1/3以上,针叶树一般不加短截,必要时只能疏去少数侧枝。

  而移进城区的大树一般不修剪树冠。为了保证大树木的存活,大树移植时根部动土层的范围需达到一定深度和宽度要求,所以通常是越大的树需要动用的人力和物力就越大,加之现在人力用工费用是前几年的两倍以上,挪动一棵大树所动用的人工和车辆费用最少也得几千元,且大树搬家后成活率低、两三年后才能知道是否移植成功,所以一般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挪动大树。

  哈尔滨市园林专家聂绍荃对记者说,人都说“人挪活,树挪死”,除了对于一些与建设有矛盾又难以避让的树木和在农村、林场造林时密度很高,改间伐为间移的情况外,一般不提倡移植大树,因为大树一旦挪动死亡几率就会无限增大。按严格的正规要求,大树搬家前应该进行严格的论证,不同的树应该采取不同的“搬家”方式,如杨柳就相对要求低,榆树的要求就相对较高,对树根腐烂部位的处理方式、树冠的保护、“搬家”后地点的选择都有严格的要求。聂绍荃还表示,如果单纯为了使景观看起来规范、美观而挪大树,得不偿失,如此折腾真不该。

  聂绍荃表示,力求达到立竿见影的绿化效果,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就算移植得比较成功,即使一些公园绿地立即产生效果,但毕竟是“生态搬家”,从整个地区角度衡量,生态效应大大降低,并不划算。为城市绿化长远打算,园林绿化部门可在苗圃中培育大苗,这样既能达到移植大树的绿化要求,又可提高树木成活率。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