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4日讯 7月25日至今,哈尔滨新闻网“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违建隐患”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多方面高度关注,已接到千余个举报电话。楼生楼、私挖地下室、窗改门等违法建设行为究竟该咋治?能不能根治?昨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冯岩。
网格化管理及时发现违法信息
问:自7月25日全市开展违法建设集中整治以来,市民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与期待。作为市执法局主管领导,您如何面对这些民情、民意?
冯岩: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行政执法局把打击违法私建作为工作重点。7月22日以来,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举报线索,特别是7月25日通告发布以后,案件举报率明显上升。截至8月2日,执法部门共收到各方面举报1795件,提供线索284件,平均每天将近200件。
问:此次治理违法建设行动,执法部门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又有什么根治措施?
冯岩:此次全市开展违法建设清查活动的阶段性目标是:拆除未经规划审批的各类违法建设;拆除擅自进行加层的违法建设;集中拆除私接门斗、私建踏步,私搭滥建的各种棚厦、活动房等违法工程;拆除群众反映强烈、擅自违规建设的各类社区用房;对私改橱窗、扒窗扒门、下挖地面等拆改房屋结构行为进行制止,并责令恢复原状;拆除棚改、路改、三沟一河改造及其他重点工程周边的突击抢建;拆除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亭、板房等;拆除拒不执行停工通知、限期改正等处理决定强行施工的。
下一步,市执法局将在实现长效管理上下狠功夫———全市被划为281个网格进行管理,聘请居民委主任等驻区单位安保人员为行政执法信息员,每个网格单元不少于2名,目前已聘近600名,由他们及时发现、提供违法违章信息;主要采取依托、借助终端网格视频摄像头和“执法通”扩大违法违章行为信息来源;对区执法局、街道办事处和末梢执法人员进行日抽查、周联检、月通报,并将对区执法局、执法人员考核结果与年度目标奖、精神文明奖、评先创优、提拔任用直接挂钩;凡在管辖区域内因玩忽职守、消极怠工出现违建查处不力的执法人员,一律限期调离、停发工资,并核减所在区工资指标、工作经费,收回服装和工作标志。对协管人员不尽职责的,一律辞退。
问:此次大检查,执法局目前掌握的违法私建案件有516起,刨除连日来实施立即拆除的107处违法私建、限期恢复原样的23处及34处违法私建自行拆除的以外,余下的违法建设该怎样处理?
冯岩:目前,仍有大部分案件正在调查处理当中。一是案件需要履行法律程序,确保程序完备;二是个别案件需要与规划、土地等审批部门进行核查界定;三是对历史遗留案件的处理需要谨慎对待,逐一审核定论,还需要政策支持;四是对已经完成法律程序的拆改案件,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联合执法减少交叉和扯皮
问:联部街事件后,南岗行政执法局局长等人被免职撤职。有市民认为执法者在执法时存在彼此扯皮推责的现象,市执法局是如何督促各区房产监察大队、区执法局的执法力度、进度?
冯岩:我们将通过此事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加大案件监管力度,全面落实网格管理责任和考核追究制,提前发现违法私建,从速从快立案查处,予以拆除。对不属市执法局职责范围内的其他执法问题,将采取首问负责制,及时转交其他部门介入处理。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涉及建设、房产、规划、水务、安监、土地等多部门职责,需要齐抓共管。为此,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专门成立了哈尔滨市行政联合执法领导小组,协调法院、法制、审批、日常管理、执法等机关和部门发挥司法、行政执法、行政许可、日常监管等多方面的优势,解决政策、立法、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减少交叉和扯皮现象。
问:对于一些违法“钉子户”,执法部门有什么执法的硬手段?
冯岩:自7月25日执法局开展全市违法建设大清查活动以来,已经实施立即拆除的违法私建107处、11500平方米,限期恢复原样的23处,已有34处违法私建自行拆除。目前,对即行发生的违法私建,无论是谁,一律立即拆除;对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增加承重荷载的拆改行为,也立即下达整改通知,责令恢复原样;对不出面、不配合行政执法部门调查取证的违法行为人,行政执法部门将采取公证、佐证等手段依法履行法律程序,组织实施强制拆除;对采取无理取闹、暴力抗法手段阻挠执法的违法行为人,将联合司法机关追究法律和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