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5日讯 今年8月11日,大庆市居民杨洪云再一次接到大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达的《限期拆除决定书》,要求其在5日内自行拆除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中兴北街51号的房产。然而,令杨洪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为办此处房产的产权证奔走了10多年,如今突然间却变成了“违章建筑”!
多位领导签批的“违建房”
杨洪云原是大庆市客运公司的职工。1990年,大庆市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战略,各部门相继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创办个体私营企业。在此之下,杨洪云于当年8月停薪留职,并向大庆市规划局提交申请,请求批地建房屋从事个体经营。很快,有关部门批准了她的请求,允许其先盖房后办手续。于是,杨洪云多方筹措资金在萨尔图区中兴北街51号盖起了占地2800多平方米的房产,开办了一家汽车修配厂。1993年工程完工后,她便开始补办各种手续。1994年8月,她向大庆市房屋产权管理处申请办理房屋产权,房产处将所有材料收件后开具了产权正在办理中的收条。当年10月,萨尔图区城市建设监察部门向杨洪云下达了处罚通知书,事由是该部门检查发现其所建房屋除1300平方米获审批外,其它属违章占地。对此,时任萨尔图区建委主任的刘铁成作出“此房经市政府、市建委和区政府决定,一切(手续)全免”的批示。1996年5月,杨洪云再次向大庆市房屋产权管理处提交申请,但得到的答复是产权正在办理中。
纳入城市绿化红线被拆迁
十多年来,杨洪云就办理房屋产权之事一直奔走于大庆市各有关部门之间,可始终没有结果。2000年,大庆市政府下达的一纸拆迁公告给了她迎头重击。杨洪云的房屋被列入大庆市东干线立交桥项目。后来大庆市主要领导获悉她的情况后批示“如果不影响施工和绿化可以不拆除。如需拆除,考虑按照政策给予补偿并做好解释工作。”杨洪云的房屋因无碍立交桥建设躲过一劫。
2009年11月,萨尔图区规划、国土、房产、城管和区政府等部门经调查确认,将杨洪云房屋作为历史遗留问题,报送市历史遗留房屋确权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2010年8月,大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实施环境绿化工程建设,杨洪云的房屋再次被纳入拆迁之列,不过区别以往的是,此次拆迁确认了补偿安置金。然而,拆迁公告下达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杨洪云告诉记者,近20年来,市里区里的城市执法部门已无数次来她家,要求拆除房屋。然而,当她拿出自己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相关部门和领导的签批意见时,这些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只得无奈离去。可是,这样的烦扰已使她和她的家人变得“神经质”,生活受到重大影响。
房屋确权之路还很漫长
大庆市萨尔图区规划建设局吴局长对记者说,1990年前后,大庆市基本没有什么城市规划,当时的政策是“先繁荣,后市容”,主要发展经济。关于杨洪云历史遗留房屋权属问题的确认申请,区里已经上报到市里,是否能通过审批需到市里查询。
大庆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王健向记者介绍,杨洪云的房屋确权问题,经市历史遗留房屋确权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不属于该确权范畴。记者询问是否有正式的书面批复或者会议纪要时,王副局长解释,因该领导小组是由大庆市房产管理局牵头,故具体情况还得到那里咨询。记者采访大庆市房产管理局赵局长所得到的答复是,该领导小组早已解散,而其他问题他不清楚。
眼下,杨洪云不知道自己的房屋确权之路还要走多久。丈夫已去世,她和儿子带着80多岁的婆婆靠这处房产生活。为了偿还外债,杨洪云已将大部分房间出租,一家三口挤住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