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东北网记者走基层】“细微”微出不一样的葡三联---探访大庆葡三联合站
2011-10-21 16:35:37 来源:东北网  作者:刘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立足细微”理念扎根于葡三联。东北网记者 刘蕊 摄

  东北网10月21日讯 :“细微”微出不一样的葡三联---探访大庆葡三联合站

  记者 刘蕊

  “北有中十六联,南有葡三联”。10月深秋的清晨,跟随下基层,走转改的脚步,记者从大庆油田总部出发,一路向南,途经大片大片美丽的芦苇地,也经历颠簸,驱车行驶近百公里,来到葡三联。远离市区的喧嚣,近距离接触葡三联人的“立足细微、成就业绩”,让人倍受鼓舞,也深受感动。采访的整个过程,“细微”的葡三联展现给记者一个“细微”的精神面貌,所有环节精到点、细到线,能深切感受到葡三联“立足细微”这个信仰的扎根。

  葡三联隶属于大庆采油七厂,是大庆1984年竣工投产的规模较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外围联合站。该站承担着葡南、敖包塔、兴源、黑帝庙等油田的原油脱水、污水处理及净化油外输等生产任务。这个站虽说是油田的“弹丸之地”,但成绩不俗。由于该站一直保持安全平稳行,建站20多年来,未发生过一次泄露事故,多次评为“无泄露先进站库”,“绿色站库”等称号。全站职工96人,78%的员工为女性,青工占员工总数的78%。全站超过60%的员工成为“一岗精、二岗通、三岗懂”的复合型岗位操作人才。一路向南,不虚此行。

 
厂区悬挂的企业标语。东北网记者 刘蕊 摄

  计量岗上的一滴油

  在葡三联,有一个关于“一滴油”的微小故事。他叫于长江,在葡三联工作了23年,和大多数葡三联人一样,他热爱着自己的工作,承担着平凡,享受着寂寞。他的一名计量工,工作的内容二十几年如一日地重复操作、监控,但这么多年他从来没出过错。一次在工作中,他对仪表进行检测时,发现地面管线上有一滴黑色的油,当时是酷暑,计量间里是70度的高温,忍受着难耐的温度,在计量间里查找这一滴油从何而来。经过的一段时间的排查,他发现他头顶两米多高的仪表有渗露,同时伴随着一种油气味,凭他的经验,赶快向领导汇报,及时对仪表进行了抢修,把隐患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也许这是工作中太微小的事情,但一滴油的发现就是他工作的重点,看似一小滴油,但是如果不是将工作“细微”到每一个角落,也许就酿成了事故。

  记者带着这个小故事来到了计量间,找到了这位高高瘦瘦的于长江。记者问起他“一滴油”的故事,他有点不好意思,说“其实没什么,每一位职工都是这么工作的,这是我们的工作与职责”。他说,在站里工作这么长时间,每个人都把这里当成了家,不是因为呆的时间久,而是企业文化在每个人心中扎根。像类似“一滴油”的微小故事,站里有很多。


 

 
随处可见的安全通道。东北网记者 刘蕊 摄

  “细微”是一种精神

  记者一进葡三联,干净的地面,整齐的站容立刻映入眼帘,虽然入秋,但地面上看不到一片树叶。收发室的工作工员会马上出来迎接,递上他们的工作服,并让记者讲解了入站须知,然后方向进入厂区。在参观输油岗时,记者能够看到,面积并不大的工作间里,地面上清晰划出两三条安全通道的线。墙上贴着“立足细微”的标语:“以一万的预防,防万一的发生”,并印有当日值班的职工的姓名,负责设备的型号等,让人感到工作非常细致。

  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8点至9点30分,全站进行“洗脸”,就是为站里的个个角落打扫卫生,“不洗脸的人不能出门,不洗脸的企业也不能见人。”负责人调侃地说。为站里打扫卫生虽然每天都进行,但不是形式主义,死角不能放过,所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随手摸到哪个角落,都没有灰尘,这是葡三联的特色,也是“立足细微”的典范。在这里,靠的不是督促,而是自觉。你随便问到哪位职工,他们都会说出对“立足细微”的体会,也许这种理念已经深扎于心,成为一种信仰,一种精神。

 
去葡三联的路有些荒凉。东北网记者 刘蕊 摄

  “细微”引领的企业文化

  早上10点,刚来到葡三联的时候,看不到什么人,因为所有的职工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打算探访各个工作间时,但发现每个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并没有察觉到记者的来访。为了不影响工人们的工作,记者在厂区院内逛了逛,一个个醒目的企业标语、员工寄语,让记者感到葡三联企业文化渗透得深刻。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职工表示,像这种标语与寄语都是职工工作与生活的体会,都出自己每一位职工之手。“三联人手里握的是开拓进取的画笔,蘸的是创新实践的油彩,绘的是科学发展的蓝图”,“当把青春的种子洒在岗位上,就得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它,只有这样,青春才能结出鲜花,累累果实”......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

  利用职工午休的时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工人。有一位长得很小巧的污水处理工,其实她已经是一个九岁孩子的妈妈,由于孩子在上小学,无法在厂区内居住,所以,每天上下班她来回要用三个小时的时间。由于老人们都不在本地,没人照顾孩子,孩子经常中午回家吃不上饭。但就是这样,工作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出过错。她说,像她这样来回跑的工人在葡三联不占少数,但是每个人都没有过任何埋怨。正如厂区里的标语所说,“三联人都坚信,工作无平凡和伟大之分,能千方百计地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伟大。”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