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牡丹江10月24日讯 10月23日,牡丹江市召开水利工作会议。市长林宽海在会上指出,加强水利工作是政治任务,是战略举措,是民生工程,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国家和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紧密结合“五城”建设,坚持水利建设项目化、系统化方针,打好全市水利改革发展攻坚战,为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市领导梁桥、杨明、朱乃振、徐德全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梁桥主持会议,副市长朱乃振作水利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牡丹江市在加强水利工作上,要坚持服务经济发展与服务社会民生并重、加快水利基础建设与加强水资源管理并重、发展农村水利与发展城市水务并重、争取国家投资与推动社会融资并重,进一步挖掘水利潜能、丰富水利内涵、拓展水利功能,全力推动水利改革发展跨越争先、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创新突破。
就加快推进牡丹江市水利改革发展,林宽海指出,水资源是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水生态是最关键的环境要素,水利设施是最重要的公共设施,水利工作是支撑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防灾减灾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工作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建设是“五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投资、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保障,切实增强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牡丹江市水利建设的问题和矛盾,切实增强紧迫感,本着求实、务实、落实,创新、创一流的工作态度,狠抓执行和落实,加快推动牡丹江市的水利改革发展。
林宽海强调,在全市水利改革发展攻坚战中,要全力抓好水治理、水保护、水开发、水管理,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强力打造水与城市相连接的“经济链条”,使其成为“防洪安全的盾牌”、“招商引资的品牌”、“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志”,具体说要重点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围绕更好地服务“三农”,做好以水强农、以水兴业文章。要服务生态农村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水环境整治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促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有机结合,建设人水和谐、生态文明的新农村;要服务精品农业发展。紧密结合牡丹江市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扩大经济作物灌溉面积,为牡丹江市发展精品农业、品牌农业提供保障;要服务农民生活改善。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水质保障工作,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率要达到100%。
二是围绕推进滨水城市建设,做好以水丽城、因水宜居文章。要强化水利规划指导。高标准规划设计各类滨水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滨水区开发总体规划,充分挖掘滨水区开发潜力,引领全省滨水城市规划建设;要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三溪一河六湖”综合整治,完成江南景观带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宁安等县(市)滨水建设项目;要提升滨水开发能力。按照水利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挖掘沿江、沿河、沿湖等滨水地段的商业价值,进一步提升滨水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是围绕提升民生质量,做好以水利市、以水惠民文章。要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提升城乡水务工作。加快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全覆盖,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确保牡丹江市城市供水优质安全可靠;要以保障安全为目标,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加快相关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推进对全市重点山洪沟的治理;要深入落实水土保持国策,加快水土流失治理。以项目为牵动,继续加大“黑土区”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牡丹江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四是围绕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做好以水聚财、以水富市文章。突出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加大林海水库等4个重点水源项目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宁安市马河四道等中小型水库开工,水服务社会能力全面增强;突出抓好水能资源开发。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展小水电以电代燃项目和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加快牡丹江、穆棱河、绥芬河流域梯级电站的开发建设,努力打造全省水电开发密集区;积极推进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牡丹江市水域优势、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水旅游业等产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科学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法,大力推进牡丹江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好牡丹江市水资源的保护,打造和谐的人水关系。
林宽海要求,治水兴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不同需求,事关多方利益关系,加快推进牡丹江市水利改革发展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注重规划引领,要强化项目谋划,把水利项目放在与产业项目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好“准备之冬”活动,生成谋划一批民生水利项目,做好水利项目储备,实现滚动发展,要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上形成推进合力,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资体系,要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推动改革创新,健全牡丹江市水利工作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