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央媒体聚焦我省粮食大丰收——浓墨重彩庆丰收
2011-12-28 11:21:5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25日至27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经济信息联播》、《焦点访谈》、《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媒体,分别在重要位置、重要时段刊发通讯或播发专题,集中报道了我省今年秋粮大丰收的景象,对我省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勇挑重担给予大篇幅的报道,深入追踪我省连年大丰收的成功路径。

  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中央新闻媒体组成的采访团,于20日至24日深入肇东、安达、齐齐哈尔、讷河、农垦九三管理局等地,对我省的粮食生产进行了集中采访。

  《人民日报》刊发通讯

  “中华粮仓”看龙江和科技牵引丰收路

  报道分上下两篇详细生动地阐述了今年我省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实现“八连增”的原因。文章说,这些年来,我省上下齐动员,通过大力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努力防控各类灾害,将黑土地的优势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粮食产量。做好水资源利用这篇大文章,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马力机械的使用改善了土壤耕作条件。报道称,我省机械化生产环节由整地、播种向种、管、收全程延伸,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把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

  新华社播发两篇通讯

  “天下粮仓”看龙江

  现代化大农业带动黑龙江城乡统筹发展

  两篇文章报道了我省通过实施“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使农业发展迅猛。报道说,自2008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四年间粮食总产以年均超过百亿斤的增幅,四年“四级跳”。“人努力”在我省粮食生产中所占比重正在逐渐加强。从单产一千斤到“吨粮田”,从牛拉犁到卫星定位的大型农机,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到场县共建、规模经营……经过多年不懈探索和积极建设,我国最大“粮仓”黑龙江省通过现代化大农业实践,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省走上一条城乡统筹、共同发展的康庄之路。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发专题

  黑龙江水利:隆冬时节建设忙

  报道中称,这几年,黑龙江投资350亿元用于水利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最后一公里的田间输水渠的建设和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使农业生产的水利调控能力明显增强,正是农业生产水利调控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再加上农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共同为黑龙江连续大丰收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央视二套《经济信息联播》播发专题

  黑龙江:粮食总产创新高科技支撑作用凸显

  报道中说,我省农垦农业对科技的贡献率68%,得益于这几年在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先进栽培技术上所取得的成效,以3S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引进,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科技手段的支撑,粮食丰收了,也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在政策扶持下,农民购买上百万元的大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很高。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发专题

  科技给力八连增

  报道中聚焦了我省农垦地区借助GPS卫星系统定位来种植农作物,提高了作业标准,提高了土地、肥料和农作物的利用率,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大型机械作业的精准度。同时用精美的画面展示了幅员辽阔、地势平坦的垦区的自然资源,为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精准农业提供了良好自然条件,精准农业成了提高粮食生产的好方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录音广播

  黑龙江粮食产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

  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播发录音广播,播报说,我省兴修大水利,发展大农机,换来全省粮食产量八连增,今年粮食产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2011年我省依托大型灌区发展水田,以稻治涝,利用西部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的水资源调蓄能力,建设旱涝保收田。大水利润泽龙江粮田,大农机同样给力丰收。报道称,我省领导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并引用省委书记吉炳轩的讲话:我们在收获的季节不讲收获,秋天就把地整好了,布置春耕了,秋整地、大棚育秧,现在都已经准备很充分了,就是为了明年粮食争取还有个好收成。

  《光明日报》刊发通讯

  黑龙江托起“中华大粮仓”

  文章阐述了这片神奇的黑土地是如何实现连续每年增产100多亿斤粮食。报道说:“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有力地挖掘出了龙江粮食增产的潜力,一幅中国特色现代化大农业的图景已经清晰地铺陈在这片黑色的沃土上……

  报道中说,近年来,我省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2008年以来,我省集中财力在松嫩、三江两大平原打造了8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土地划片、打井喷灌等多方面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我省“弱质农业”正在由弱转强。从单干走向合作、从分散走向集约,黑土地正在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


 

  《经济日报》刊发通讯

  黑龙江:大农业的时代强音

  报道描述了记者在这片“中华大粮仓”的土地上,切身感受到的以大水利、大合作、大农机、大科技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的无限魅力。文章指出,近年黑龙江启动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截至目前,全省旱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205万亩,水田控制灌溉面积达到168万亩。黑龙江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用大合作激发黑土地增产潜力。除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场县共建成为大合作的另外一种形式。大农机和大科技也都助推了龙江农业的大发展。

  《农民日报》刊发两篇通讯

  黑龙江:再攀新高的“国家大粮仓”

  1114亿斤是如何造就的

  两篇报道综合阐述了我省从2004年的627亿斤到今年的1114亿斤,8年间,黑龙江粮食总产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称之为“黑龙江速度”。

  《科技日报》刊发通讯

  龙江粮熟天下足

  文章用大量新闻事实,从倾听农业水利专家、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基层干部、普通民众的心声,探寻黑龙江跃居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的成功路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