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2011年哈尔滨完成惠民投资288.5亿元 百姓件件得实惠
2012-01-15 10:04:22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小区庭院安装上健身器材,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图为改造后的哈纺小区210栋。

    五年来,哈尔滨市10万余人通过廉租、公租、经适房政策解决住房问题。图为廉租房抽签选号现场。

  完成投资288.5亿元 百姓件件得实惠

  ———群众房子更大了,庭院更漂亮了。一是实施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和农村泥草房建设,10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完成棚户区拆迁改造370万平方米,26875户住房困难家庭回迁新居;在房改项目中规划配建廉租住房2095套,全部开工建设,新增廉租住房受益户2205户,通过公开摇号为1126个家庭配租了廉租房;提供经济适用住房房源7034套,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补贴1000户;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000套;拆除农村泥草房6.03万户,全部喜迁新居。二是实施改造旧有庭院、建设绿化示范村屯项目,有效改善了群众生活休闲环境。100个村屯实现高标准绿化,500余个庭院旧貌换新颜,昔日的“老大难”成为今日城市发展的新亮点。三是实施小锅炉并网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有效改善了城市整体环境面貌。并网拆并分散小锅炉497台,改造陈旧老化管网340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279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由67%提高到72%, 10万户居民受益。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20栋、224万平方米,惠及百姓2.6万户,实现了“节约建筑能耗,改造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三位一体统筹建设目标。

  ———道路更畅通了,生活更安全了。一是加强桥梁、道路改造建设,进一步拉开了城市路网结构。阳明滩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队伍披星戴月抢工期,两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希望成为现实。城乡道路同步改造,140项道路改造、56万平方米二环区域内土路改造项目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农村公路累计开工建设546.2公里,有效改善了农村道路交通状况。二是加强公交车辆管理、调整公交线路、辟建停车泊位,进一步规范了城市交通秩序。今年更新、新增了480辆大容量公交车、新建11508个免费停车泊位,方便了群众出行。三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城市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服务管理能力。“天眼工程”三期完成1700多个监控摄像机和34000个监控设施安装任务,城市技防水平大大提高;城区社区办公用房基本达到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社区服务能力、减灾抗灾能力均得到加强;同时加强了标准化农家店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为市民的餐桌把住了第一道关卡。

  ———就业更省心了,机会更多了。一是开辟就业渠道,确保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累计安置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02%,安置零就业家庭491人,全年始终保持动态为零目标。二是落实就业政策,确保灵活就业人员补贴发放到位。按照省政府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新政策,定额足额发放到位,全市共补贴了2.26亿元。三是加强创业培训,确保以创业带就业。全年对9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创造就业岗位2.7万个,受训后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人数达到培训总数的67%。同时,重点加强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全市就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困难群众更有保障了,生活“更上一层楼”了。一是采取低保提标,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城市市区低保标准由310元/人·月提高到360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从年人均1200元提高到年人均1350元。同时在年节前为低收入困难家庭和低保家庭发放节日补助,保证困难群众有钱过节。二是通过医疗保险政策的提标扩面,保障了城乡困难居民病有所医。医疗保险增设了每年个人135元的缴费标准档次;将城镇居民门诊就医纳入统筹金支付范围;取消城镇居民中困难人群住院起付线,统筹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减轻了困难群众就医负担。三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保障了城乡老人老有所依。在城区完成1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香坊区老年宜居社区主体建成、整合168家小型连锁养老机构、增加了3000张养老机构床位;启动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了城乡为老服务的同步发展。四是扩大扶贫帮扶、安全饮水工程,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体生活。116个贫困村整体脱贫,28万农民吃上放心水,1700户残疾家庭住房得到改造,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难题。

  ———教育发展更均衡了,更公平了。新建了爱建中学、十七中学、六十三中学和十九中分校,改造了城区8所薄弱学校,对80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标准化建设。完成1276所学校结对帮扶,对寄宿制学生、贫困农民工子女等7万余人发放了助学金。

  ———看病更便宜了,卫生服务更健全了。开展了省、市属三级医院与县(市、区)政府和县级医院合作共建,双城、尚志等一批县级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就医环境更好了。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价销售,百姓就医买药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加强慢性病管理,提高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20万育龄妇女进行免费健康检查、100名唇腭裂患儿免费治疗、3000余名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卫生服务体系和功能不断完善。

  ———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更多了。通过金河公园的竣工、哈尔滨音乐厅、50个休闲广场的建成、社区图书馆和健身路径建设,以及2区8县(市)双向电视网络数字转换系统的实施,群众文体活动场所不断增多,群众文体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哈尔滨市各相关责任单位的努力,截至年底,年初确定的40个惠民行动项目全部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实际完成投资288.5亿元,为年投资计划的141%。


 

市政府办公厅领导带队检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市政府办公厅作为项目推进单位,经常实地督查项目落实情况。图为工作人员督查道路改造情况。

哈尔滨市从2007年以来,连续实施庭院改造项目,一批庭院旧貌换新颜。图为改造后的哈药路39号院。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现了城市美化和居民生活条件改造改善的双赢。

 

  四措并举推项目

  全力以赴保民生

  为确保为民承诺的事项件件落实,项项兑现,市政府采取强有力措施对惠民项目进行推进。一是领导重视,落实责任。2011年初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逐项确定2011年哈尔滨市惠民行动项目。在推进落实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对惠民行动开展情况做出批示,并亲临实地视察惠民行动项目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相关牵头单位主要领导也高度重视惠民行动工作,按照市政府责任分解表,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推进体系,保障了项目落实。二是政策扶持,加大投入。本着民生优先的原则,市政府和各区、县(市)政府将惠民行动项目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资金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到位。2011年惠民行动项目完成投资288.5亿元,其中市财政、市财力以及各专项资金投入约41.5亿元,区县(市)投入约34亿元,国家和省投入约15亿元,社会化融资约198亿元。三是跟踪公示,群众评议。惠民行动项目干的好不好百姓说的算。2011年市政府加大了惠民项目群众参与力度,在谋划之初,通过新闻媒体多方征求市民的意见建议,问需于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首创了“惠民行动阳光运作,项目成果百姓评议”的工作模式,在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惠民行动”专栏里,市民随时可以参与评议,今年群众提出的1600余条意见建议均得到答复。同时,今年市政府还加大了惠民行动宣传力度,在哈尔滨电视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设惠民专题,黑龙江日报等媒体专题宣传报道78篇,群众对惠民行动的知晓率不断提升。四是加强服务,全力推进。为让百姓尽早享受到惠民成果,市政府要求各项目牵头单位每月3日前报进度,同时对进展缓慢的项目及时加强督办服务,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今年共召开推进会、协调会28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14个,对棚户区拆迁改造等12个阶段性进展较慢的项目进行专项推进。各项目单位更是发挥五加二、白加黑精神,日夜兼程抢进度,市住房保障局在上半年落后的情况下,首创在新闻媒体上向市民周报告制度,实现了下半年推进项目和接受社会监督的双赢;市建委在全国首开极寒高纬度地区冬季施工先河,实现建设质量速度的跨越式发展。各项目单位自加压力,全力保障了各惠民项目的推进落实。

  市政府办公厅

  2012年1月9日


 

 

棚户区改造项目解决了群众住房紧张问题。图为香坊区祥和家园回迁居民喜迁新居。

  

大容量公交车上线运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乘车难问题。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邵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