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区域经济各具特色 八方合力共谋发展
2012-01-16 09:11:5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王丹 秦岭 张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区域经济各具特色八方合力共谋发展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八区区委书记描画城区发展新蓝图

  东北网1月16日讯 蓝图绘就,快马扬鞭。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繁荣、幸福、文明、和谐的哈尔滨。作为经济主战场、社会管理主力军,八区区委书记为城区居民描绘更加具象的美好未来。

  道里区委书记 郭冀平

  建高端现代服务业集群

  ——访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道里区委书记郭冀平

  “以建设‘三大经济带’和‘六大功能区’为依托,通过做优‘5455’工程,实现新道里的大发展。”党代表、道里区委书记郭冀平表示,道里区未来五年将立足于打造与区位、商贸优势相适应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群,加速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大力实施项目牵动、商务兴区、园区拓展、旅游旺区和文化强区“五大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通过引进龙江交通、哈尔滨银行新总部大厦等项目,谋划富力水上公园、5A级智能化金融写字楼等大项目,使项目建设成为全区经济发展引擎。

  郭冀平说,道里区将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施公共服务惠民工程、和谐社区建设工程、社会保障工程、文明创建工程、生态环境优化工程,让辖区92万居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数字蓝图

  未来五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财政预算年均增长16%。到201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


  南岗区委书记 王春生

  自投35亿建50个民生项目

  ——访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南岗区委书记王春生

  以解决就医就学问题为重点,提供更加充裕的优良服务资源。加快推进8所新建学校建设,引导监督民办教育,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强为老服务资源的开发整合,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站50处,“网络养老院”覆盖达到8000户以上。

  王春生说,南岗区将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层级,内强外扩秋林商圈、会展商圈、哈西商圈等“三大商圈”。全面提升高端产业服务功能,建设好强区工程———哈南工业新城南岗园区、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黑龙江哈尔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园区”。作为全省区县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当家人”,王春生书记量化了群众幸福指标:南岗区将按照国家5A级标准,自投35亿元启动50个区级民生项目建设,包括文化基础设施、社区环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等。

  数字蓝图

  南岗区到2016年各项主要排名指标要实现“五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72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150亿元;区本级财政收入实现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3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000元。


  平房区委书记 刘忻

  建设全国新型产业示范基地

  ——访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平房区委书记刘忻

  “从‘南拓’战略实施前后的数字对比看,我们已提前完成了哈南开发建设第一阶段的各项目标,为下步实现哈南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将把哈南建设成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哈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平房区委书记刘忻对记者如是说。

  刘忻说,今年是哈南工业新城打基础的关键一年,哈南工业新城将整合现有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中国移动、曙光超算、宝德数据、浪潮集团等龙头项目建设,力争形成百亿量级规模的云计算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建设。深入推进对俄合作,建立对俄产品输出通道,在俄建设专业工业园区,构建综合性现代服务业新城。注重引进服务业大项目,吸引跨国公司在哈南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营造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数字蓝图

  2012年平房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工业总产值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6.8亿美元,确保80个项目签约入驻,60个项目竣工达产。


  呼兰区委书记 张万平

  打造中国北方药谷

  ——访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呼兰区委书记张万平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呼兰区委书记张万平说,呼兰区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核心示范区和重要的枢纽节点,成为黑龙江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区。呼兰区以优化产业布局为先导,把生物医药园区作为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尽快做大做强。坚持省市区三级共建生物医药园区,深入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12年,全面做实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到2016年,园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销售收入1000亿元,建成省内最大、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着力打造中国北方药谷。

  数字蓝图

  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进入500亿元GDP城区行列。到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3:45左右,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


  道外区委书记 马旦曰

  以大项目牵动老城复兴

  ——访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道外区委书记马旦曰

  “道外区要以本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抢抓市委新战略实施的有利机遇,大力实施‘老城复兴、新区崛起’战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道外区委书记马旦曰说,道外区将着力提升城区形象,全力抓好靖宇大街步行街建设、三马地区开发和港务局改造等重点工程,重塑老城区的新形象,再创百年商埠新辉煌。

  道外区将按照建设现代田园型新城区的目标要求,围绕打造现代商贸基地、都市农业高地、山水旅游胜地和生态宜居福地的功能定位,以华南城商贸综合体、滨江湿地旅游、阿什河流域治理、天恒山风景区开发、新区创业发展服务中心建设等大项目为突破口,加快“一核、两带、两片、六区”的推进步伐,形成大开发、大建设的态势。今年道外区要启动靖宇大街步行街,完成三马地区的开发改造,整体搬迁港务局和神州物流,将道外区沿江一线建设成为集生态景观带、商业旅游带和重要的交通通道。

  数字蓝图

  2012年道外区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14%以上;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香坊区委书记 黄玉生

  打造现代城区推进区位升级

  ——访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香坊区委书记黄玉生

  “顺应时代要求,顺应发展形势,顺应民心民意,是科学发展在哈尔滨的生动实践。”党代表、香坊区委书记黄玉生谈到未来五年发展,语调振奋,“我们将整合区域资源,构筑发展优势,着力打造一城一区,提升老城区建设水平,全力推进区位升级,将香坊区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业发达,旅游、商贸彰显特色,生态宜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城区。”

  黄玉生说,结合党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发展目标,香坊区将充分依托南部的地缘优势和产业基础,依循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工业为主体,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扩大为“三大动力”等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规模,促进香坊区老工业基地向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

  数字蓝图

  未来五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7%以上。到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18148元。


  松北区委书记 丛科明

  “哈尔滨未来之城”将屹立松江北岸

  ——访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松北区委书记丛科明

  “松北区将建设成集科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哈尔滨未来之城’。”党代表、松北区委书记丛科明细细描绘未来五年松北区发展蓝图,太阳岛湿地将焕发勃勃生机,科技中心雄姿傲立,文化中心展露芳容,金融商务中心初现繁华,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和谐之城、文化魅力之城、科技创新之城将屹立于松花江北岸。

  丛科明说,松北区未来五年发展将围绕“以景观建设拉动新城开发、以产业集聚带动经济发展”两条主线,全力打造科技、文化和金融商务三个中心,以招商引资、城区形象、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项工程为牵动,全面推动松北实现新跨越。坚持大手笔、大投入,加快“北跃”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完善“三横三纵”交通路网体系、城市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加速打造松北大道、松浦大道等5条景观廊道。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工程,进一步完善田园新城区规划和“宅基地换房”等政策,实现农民“有房住、有业就、有稳定收入、有保险、有公共服务”的“五有”目标,走出一条有松北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新路。

  数字蓝图

  未来五年,松北区人均年收入增长12%,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


  阿城区委书记 王文力

  做好旅游产业大文章

  ——访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阿城区委书记王文力

  “未来,阿城将把旅游业作为区域发展新的内在动力和支柱产业,按照建设全国知名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目标,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深度推进以长江南路为轴,以金龙山、红星湖、平山、玉泉和金源文化等‘五大景区’为连接的黄金旅游环线建设。”党代表、阿城区委书记王文力为阿城未来发展描绘出一幅山光水色图。

  整合横头山、吊水壶、老母顶山、松峰山等精品资源,将各景区串联成线,增加民俗体验、雪乡观光等旅游新题材,打造金龙山整体形象。做火“红星湖”冬季旅游,在继续推进美食广场、休闲小镇等“红星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在建项目的同时,围绕建设哈尔滨第五大冰雪旅游目的地目标,抓好“冰雪节”细分项目的承接,推进冬季嬉雪项目建设。推动平山景区深度开发,提升玉泉景区品位档次,加快整合玉泉冰雪旅游资源,精心打造金源文化旅游区,最终实现建设金上京考古遗址公园目标。

  数字蓝图

  2012年,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 %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12.5 %以上。

  2012年,力争改造农村泥草房1600户,完成经济适用房1000套、回迁房4500套、公租房500套,购买配建廉租房60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