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17日讯 2011年12月20日,绥芬河市获中国城市的最高荣誉,正式成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中唯一一个县级城市,绥芬河无论是从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还是文明程度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年来,绥芬河市经济实力提升幅度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绥芬河这个文化多元、风情万种、美丽宜居的城市,向全国、全世界展示她的独特魅力。
城市环境日新月异
5年来,绥芬河市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加快了建设步伐,绥芬河这座只有460平方公里的小城,变得更绿、更美、更靓丽了。
在实施城市风貌改造工程后,市民惊喜地看到焕然一新的旗镇广场,融汇自然风格的花园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俄两种文字标注的店铺招牌引人注目,百余面不同国家的国旗迎风招展,再现了绥芬河昔日“旗镇”风采。以此为核心,老城区改造工程全面实施,让绥芬河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东城区和西城区完成连接后,西城区的新城区规模更加完善,不仅延伸了城区面积,也描绘出了一幅全新的风景。此外,5年间,绥芬河市一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外环路、沿河街景观大道、西山隧道等一批交通主干线建成通车,沿河公园等景观工程成为城市崭新的风景线。
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和“穿衣戴帽”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城市面貌,也提升了城市品位。目前,绥芬河市城市亮化率达到了7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9平方米。走在绥芬河的大街小巷,绿树成荫、华灯闪烁,不仅有大都市的繁荣,也有小城市的优美与雅致。很多外来游客对绥芬河的清新、靓丽都很惊讶,过去那个小、乱、脏的绥芬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空气清新,道路通畅,城市整洁、漂亮的新城。
推进城市化进程,是绥芬河市加速发展的一个目标,省级新农村重点示范村谷盈社区落成并投入使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绥芬河市城市化率达到84%,房地产开发面积达3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9.4亿元,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21730元,是2006年的1.6倍,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0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递增18.2%,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绥芬河市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存款、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指标位居黑龙江省前列。
5年中,绥芬河市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以满足民生需要为目的,实施了一大批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惠民利民工程,全力打造和谐绥芬河。其中,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使用,五花山水库、生活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棚户区改造全面实施。
在物质基础大幅度提升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加快发展,图书馆、社区阅览室、镇级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的精神“加油站”提档升级和建成投入使用,百姓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5年来,绥芬河市累计投入数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2011年末,全市11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合格学校标准。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在2020年全部达标目标提前9年。此外,医疗、社保水平也同步大幅提升,社保标准在全省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