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政协委员支招哈市公交发展 规范站台 恢复乘务员
2012-01-18 09:36:4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健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8日讯 “近几年,哈市的道路不断拓宽,公交线路和公交车辆不断增加,市民出行较之前便捷了,但公交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善。”在哈市的政协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对哈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他们希望哈市的公交站台设计应更加人性化,驾驶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并加快发展智能交通和慢行交通。

  1站台不规范站名不统一

  “哈市部分公交站台不规范。”政协委员万利民通过实地踏查后说,站牌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划。有的站点有杆无牌,内容简单,且常被小广告覆盖,连站名也看不清。站台设计缺乏人性化。由于人行道宽度有限,导致很多站点距行车道路不到半米,乘客只能在马路上等车。而且,站点设施严重缺乏。除长江路两侧站点有公用电话及果戈里大街部分站台附近有休息座椅等设施外,多数主要干道站台甚至没有雨棚,雨雪天气乘客候车非常不便。

  哈市的公交车站命名方式繁多,常以街道、小区、政府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名称来命名。“但有的站台名称让人‘雾里看花’。”政协委员陶松滨说,道外南十四道街站台有7路、28路、60路、64路等多条公交线路停靠,有的线路称此站为“清真寺广场”,有的称为“阿拉伯广场”,有的称为“南十四道街”,还有的称为“玛克威”。33路车“秋林站”居然设在了69中学门口,去秋林公司的乘客要走回去近一站地的路程。由于站名不统一,不准确,不规范,导致不常坐车的人经常坐过站。陶松滨还提出,“会展中心”、“红旗小区”等站名包含的地域范围太广,不宜做站名。

  支招:人性化设计形成特色景观

  万利民认为,公交站台设计要人性化。哈尔滨作为寒地城市,在公交站点布局设计上要时刻想着方便乘客。主要街道及5条以上线路集中的站点必须设置站棚,如有可能应设港湾式停车站台;次要街道或用地紧张的站点可不设站棚,但应设置清晰标志;支路站牌可考虑与路灯灯杆结合设置站牌。规范设置公交站台、站牌,线路名称、首末车时间、沿途停靠站点名称等信息实行标准化管理。公交站点可通过深层挖掘城市人文、地理、历史文化,使其独具特色,形成哈市街道景观新亮点。

  政协委员孙殿君建议,在公交站的橱窗中增设公交车行驶路线图,将各停靠站位置、站点附近主要地标、商场、宾馆、政府办公场所等明确标注在地图上,方便外地人或不熟悉路的人查找。

  2车厢内服务不到位

  政协委员许鹏说,公交车上的电视、广播混放,声音嘈杂。特别是有的车上还播放一些如人流广告等不适应公众场所播放的内容。而且,公交车的司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临时招聘来的司机,缺乏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急刹车、不报站、不等客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司机见到老年人等车,甚至不停车就开走了。

  政协委员万利民提出,现在的公交车上只有一名驾驶员,原本驾驶员和乘务员两个人提供的服务变成了司机一个人完成,扶老携幼、助残、问路的服务功能不见了,下错车、走错路的增多了。

  支招:恢复乘务员服务

  许鹏提出,加强公交司乘人员队伍建设,增强为乘客服务的意识,对临时招聘的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按劳付酬,合理解决和提高司乘人员的工资待遇,使他们安心和热爱本职工作。对于车内广播电视内容要进行调整规范,加强文明乘车的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

  政协委员于志平和万利民均建议,恢复公交乘务员服务。于志平认为,乘务员这个岗位现阶段在哈市不能取消,一定体现以人为本、以乘客为本。北京的李素丽就是很好的范例。

  3驾驶员工作辛苦需要理解

  公交车内就是一个小社会,公交车驾驶员与乘客之间出现摩擦在所难免。但近段时间以来,公交车驾驶员与乘客发生争执而导致驾驶员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越来越多。“当我们在疾呼提高公民素质的同时,也要呼吁市民对公交车驾驶员多一点理解。”政协委员王文君说。

  王文君说,哈市的公交车驾驶员工作时间从早四五点钟到晚上九十点钟,工作强度大,辛苦程度不言而喻。有的公交车车况不好,冬天冷,夏天热,公交车司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保证市民出行。

  支招:保障驾驶员权益

  王文君说,应加强对公交车驾驶员的宣传工作,提高驾驶员在公众心里的地位,让市民理解驾驶员的辛苦。改善驾驶员的工作环境,适当提高驾驶员的工资待遇。加强公交车驾驶室的安全,尽量与乘客空间隔离。

  政协委员孙殿君还提出,在车辆档次上,引导公交企业购买自动挡空调公交车,可大大降低公交司机劳动强度,同时也可以提高乘客舒适度。


 

  4路桥建设速度追不上机动车增长

  随着哈市路桥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交通拥堵有所缓解,但与机动化、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相比,路桥建设相对缓慢。刘佰臣说,在二环路、安发桥和新建高架桥等路段,在通勤高峰时期和出现恶劣天气的情况时极易出现拥堵状况。政协委员罗辑提出,要畅通城市交通,除了建设更多的道路、桥梁外,还要加快智能交通建设。

  支招:加快发展哈市智能交通

  “哈市作为中国东北北部的特大城市和寒地城市,发展智能交通势在必行。”罗辑提出,应加大智能交通投入,将智能交通建设放到与路桥建设同等重要位置。加快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步伐,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信息系统互联、交通信息共享和支撑综合交通信息应用服务。在哈市主要交通干线建设交通信息采集与识别系统,大幅度提高交通指挥调度系统中的智能技术水平。在主要公交站点和各种交通换乘枢纽建设智能化的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智能化的公交调度和换乘服务。

  5自行车道减少人行道被挤占

  近两年,机动车道在不断改善,城市的慢行交通环境却改善不大,自行车道越来越少,人行道被机动车占用等现象较为普遍。“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才是城市交通永恒的主题,也是城市交通‘绿色化’的关键。”政协委员罗辑提出。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不仅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城市精神文明的程度。文明城市并不是小汽车独大、其他交通方式处于从属地位的交通系统。

  支招:改善哈市慢行交通

  罗辑提出,城市交通建设应充分考虑自行车道和步行通道。高架路、立交桥上的小汽车拥堵固然值得关注,但是重要交叉口和路段的行人、自行车及公共交通拥堵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应同等重视。

  应提倡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者优先,为包括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步行者和自行车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通过经济杠杆或财税制度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人们对小汽车出行的需求和过度依赖,同时,要采取信号优先、制度保障、安全保障和设施保障等手段,稳步提高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的综合服务水平和使用率,使其与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相适应,并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6委员的共同心声:加快“公交优先发展”

  从政协委员们的提案可以看出,加快公交优先发展是委员们的一致期望。政协委员陶松滨希望,哈市政府把发展城市公交作为民生工程的大事来抓,为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完善的公交法规体系,确保公交优先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公交线路经营、设施建设、营运管理、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都应做详细规定。将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法制化,将公交发展纳入政府财政体系,用法律保障公交优先发展。

  徐鹏提出,要树立公交优先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加强运营管理,提升公交科技服务水平,努力为市民营造方便、快捷、文明、有序的公交环境。

  实行优良管理,做到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解决城市公交运营的问题,对民营公交进行科学整合,形成“政府为主导,国营为主体,优秀民营参与”的市场运作有序竞争的新格局。徐鹏建议学习大连的经验,组建哈尔滨公交客运集团公司,做到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采购。合理配置公交资源,建立大公交管理体制,使公交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