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绥化市冬季招商引资上项目系列活动纪实
2012-01-19 11:11:0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伟东 高学冬 蒙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月19日讯 北国的冬天,千里冰封,寒气袭人。农业大市绥化,却处处呈现一派热闹的繁忙景象,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该市于2011年末启动了冬季招商引资上项目系列活动,从业务培训到项目洽谈,为产业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进行“全副武装”。一系列活动的扎实开展,让这个寒冷的冬天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学习培训之冬”活动,武装党员干部头脑

  “绥化的粳稻是优势资源,稻农和龙头企业的合作其实也是一种博弈,在农企利益协调机制的建设上,政府不能缺位,要把富民产业落到实处,同时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环节混乱、一些黑心商家趁机谋取不正当暴利问题……”1月10日,在绥化全市开展的“学习培训之冬”活动的现代大农业的讲堂上,来自各涉农部门的官员和部分农民正在聆听市农委请来的农业专家的讲课。

  去年11月20日,该市启动了为期五个月的“学习培训之冬”活动。活动以关于发展异地经济、园区经济、都市圈经济、乡(镇)村经济、城市经济和现代化大农业的有关决策部署为重点内容,通过大规模集中培训,提高当地干部群众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市场经济能力,深入学习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新机制,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为加速实现市委确定的中心崛起、富民强市的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该市采取现场授课、实地指导和远程教育网络直播等形式,分期分批邀请农业专家和经济学专家,组织开展了招商引资政策、绥化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项目洽谈相关业务和现代化大农业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图使当地的优质农牧业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客商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市工信委等部门制定了产业项目建设知识读本,用作“学习培训之冬”的教材。海伦邀请了省发改委产业协调处处长栾志成做了专题辅导,讲解了国家产业投资政策和走向,分析了当地项目建设的优势和潜力,指出了成功招商的重点和关键;兰西以“改造世界观、学习新经济、引进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为主题培训,形成了全县“大学习、大招商、大上快上项目”的活动热潮。

  截至目前,当地已组织各种规模的集中培训和讲座100多场次,累计培训100多万人次。

  “产业项目招商与准备之冬”活动,促项目落地

  作为传统农业区,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和经济实力薄弱是绥化的基本市情。去年初,绥化市委把工业经济确定为立市战略,提出并实施了异地经济、园区经济、都市圈经济、乡镇村经济、城市型城市群经济等重要的经济战略思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年,当地开工建设的产业项目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368个、亿元以上203个,总投资800亿元,完成投资243亿元,分别占过去五年总数的39%、56%、68%和34%,项目总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有力拉动了工业经济增长,为绥化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4亿元,同比增长36.1%,利税53亿元,同比增长32%。

  今年,绥化确定了加快建设全省一流的工业经济和产业园区、一流的现代化大农业、一流的城市型经济和中等规模城市群、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流的民生和社会事业,强力推进园区经济、都市圈经济、异地经济、乡镇村经济、城市型城市群经济的五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民生水平大改善大提升、各项工作大提档大晋位,加快实现中心崛起、富民强市的战略目标。为了如期实现这一目标,绥化市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今年一月初、三月初举行两次全市项目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五月、七月和十月初将分别举行三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十一月初集中对全市全年项目建设情况检查验收。为给今年大规模产业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去年11月20日启动了为期五个月的“项目招商与准备之冬”活动,强力推进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活动中,各地各部门采取全民招商、联大靠强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招商、提高产业层次招商、效益最大化招商、节约资源招商、优势资源共享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

  经济开发区提档升级,大项目引进取得突破

  绥化经济开发区借助打造提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的契机,在引进更多、更大、更好的产业项目上实现了新突破。

  他们瞄准国际国内500强知名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围绕开发区业已形成的食品医药、新型材料、机械电子、商贸物流等五大产业,着力引进了一批科技支撑型、资源节约型、低碳环保型、税收效益型、就业拉动型的上下游关联项目。截至目前,这个区已谈成了23个项目,总投资额近70亿元。其中,远景集团低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绥棱县派出8支招商小分队,打“资源牌”,取得了7天引资30个亿的骄人战绩;海伦市派出专人到大连、营口等地的投资商总部回访,征求意见,达成了追加投资的意向。去年,全省绿色食品大园区确定在肇东建设,当地启动实施了“招商之冬·绿潮涌动”活动,在绿色食品产业主要省份建立了招商“根据地”,打响招商引资攻坚战。北林区和安达市注重加强同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先后成为广东省顺德市和江苏省江阴市的产业项目扩张转移承载基地。望奎和兰西重点实施“乡情、亲情招商”,建立了与家乡籍在外成功人士的联系制度,调动起他们为家乡发展建设做贡献的积极性。青冈和明水县地处哈、大、齐经济辐射叠加地带,他们利用境内盐碱地面积大、用地成本低的优势,发展异地经济,吸引了大批产业项目来此落地。素有“中国绿色食品之乡”的庆安县依托优质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

  1月16日,绥化市举行了“产业项目招商与准备之冬”项目签约新闻发布会,该活动开展近两个月来,当地共引进产业项目361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332.2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2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94个,乡镇村引进项目130个,签约金额464.4亿元。另外,该市目前还储备了173个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将于今年3月份签约,签约金额预计超过414.8亿元。

  2011年亮点回眸

  市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张

  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

  2011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0亿元,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98亿元,增长32%;一般预算收入42亿元,增长47%,其中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2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亿元,分别增长20%和6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9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20.8%。

  现代化大农业全面推开

  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粮食总量8年连续增长,总产达305.8亿斤,纯增36.7亿斤;着力打造千公里科技示范带,落实标准化示范点188个,完成大垄整地76万亩;新组建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04家,旱田规模经营面积496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28家。

  投入农机化建设资金10亿多元,新组建千万元以上农机合作社56个,新增大型农机具1499台(套);十个县(市、区)全部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

  在新农村建设上,总结推广了村集体自主开发、宅基地整村置换、政府主导市场开发、旧村统一改造、骨干产业带动“五种模式”;全市村镇建设总投资达47.6亿元,3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全面铺开,完成了27个新农村示范村整村建设,入住农户6169户,撤并自然屯46个。投资3.7亿元,新修农村公路1017公里。

  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

  商贸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总投资48亿元,开工建设79个现代服务业项目。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亿元,同比增长17.5%;进出口贸易额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6.87%;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新增银行业支行机构9家、小额贷款公司16家,机构覆盖率全省第一,公司开业率全省第三。物流业规模扩大、纳税能力增强,旅游收入不断上升。

  建城、管城、兴城统筹推进

  城镇化建设实现重大转变

  立足建设中等规模城市群,发展城市型经济,大力完善提高城市功能。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6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17万平方米、排水管网139公里;新增公园绿地237公顷;新增集中供热563万平方米。争取国家和省道路交通和危桥改造资金10亿元,改善了城市和城际之间的路网条件。

  市本级和9个市县都启动了中等规模城市规划,海伦、兰西、青冈、安达、肇东、望奎等地启动了新城区建设。全市城市新增建设用地640公顷,房地产开发1009万平方米。全市开工建设保障房44503套,改造泥草房5.2万户。各地都加强了城市管理,管理效能明显提高。

  富民惠民成果不断扩大

  民生和社会事业进入崭新层次

  全市财政投入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资金31.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新增企业养老保险人数1.97万人,为17.7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3亿元。

  138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林牧渔四场1.94万职工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顺利完成了三年医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市9万多名地方关破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人数达51.69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了60%。

  市本级第一医院、妇幼保健院晋升三级甲等医院。在市本级建成了该市第一座全省一流的儿童福利院,全市1459名孤残儿童的养育、康复、教育、医疗得到有力保障。投入21.5亿元,超额完成校安工程、公办幼儿园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提高了市本级职工住房公积金等五项标准,年增资近7000万元。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