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19日讯 翻开2012年哈市《政府工作报告》,“民生”被抒写得格外醒目:“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是哈尔滨对自己的清醒认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持续推进惠民行动,切实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难事,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是哈尔滨对未来的温暖承诺。
城市管理提档升级
今年哈市将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使市容更整洁、出行更顺畅、景观更宜人。城市面貌将有改观:加大哈市市容环境建设管理力度,升级改造旧有居民庭院1027个、社区休闲健身广场20个,新建改造水冲式公厕50座。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园中村环境以及架空线缆和牌匾广告,综合整治中山路二期、群力新区沿江景观线,高标准做好松花江两岸、湿地岸线及主城区夜景灯饰亮化;困扰居民的老旧住宅物业管理将实现全覆盖:成立社区物业服务站121个,维修老旧住宅1000万平方米,实现老旧住宅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快群力西区集中供热等热源项目建设,改造老旧管网276公里,拆并一批小锅炉。停车难的问题将有效缓解:规范路边停车,新建社会停车场30处,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百姓出行的舒适度将进一步改善:继续新增大容量绿色环保公交车300台,更新300台,争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城市;水源地保护力度继续加大:加强对磨盘山、西泉眼等城市水源地保护。开展地下管线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安全运行。
城市建设注重衔接
今年哈市将突出规划在城乡建设管理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编制好城市生态绿道系统、快速公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控详规划、修详规划覆盖中心城区近期重点建设地块,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城市功能空间布局规划有效衔接。启建王岗、一苗圃高架桥畅通城市南部。今年哈市将重点启动建设王岗、一苗圃高架桥等南部联络线工程,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7条、桥涵15座,完成保健路、八区地道桥续建工程,大中修一批城区破损道路。完成农村公路改造500公里。呼口大桥建成通车。继续推进江北百公里滨江景观大道建设,确保呼口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搞好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和群力新区公交、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地铁年底开通。地铁1号线一期力争年底前实现试通车,二期工程和哈西客站地铁联络线建设加快推进。改造建设哈亚公路阿城至尚志段等2条国省干线公路,新建续建哈成公路二期等5条城市出口路和京哈高速南沙大街等4个互通立交出口。建东西轴线景观大道。启动花园街保护街区、东西轴线景观大道和空港大道新区联络空间等区域综合改造。
生态保护力度空前
今年,哈市将按照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园林城市目标要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三沟”治理完成何家沟、马家沟郊区段整治、清水水源工程和信义沟双线截流。阿什河治理完成污水截流和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启动4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和市区段生态景观建设。松花江干流水质基本达到国家三类标准。松北水网体系开挖渠道45.1公里,新建桥梁30座。推进植树造林和城区绿化,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新增城区绿地200公顷。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治理水土流失36万亩,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60个。启动江北区域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建设,推进双琦废弃资源利用示范厂改扩建和餐厨废弃油脂综合处置厂建设。
社保扩面越来越大
全面落实小额贷款担保等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年底前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全覆盖,未转非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扩大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受益面,资助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60周岁以上老人参保参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率75%以上。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将残疾人康复治疗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逐步扩大支付项目。实现工伤、失业保险市级统筹,逐步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水平。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新增社会办养老床位1000张。
民生关怀无微不至
新建中小学校4所,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新改建公办幼儿园78所。实施校舍、校车、校园周边秩序整治工程,为孩子们创造优良学习环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专业化实习实训基地4个,启动建设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立健全入学和助学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今年哈市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成3所市直医院、4所区县医院和10个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从今年开始,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市直医疗机构建设。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试点。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启动国家级“电子病历”试点,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继续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哈市将在注重质量和公平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确保今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9万套,为1.5万户群众提供廉租住房保障、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
道里
将投入4000万元,创业培训1000人次,安置就业1.2万人次,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30个,为全区548名70周岁以上失能老人每月提供100元居家养老服务。建成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中心社区4处、标准化社区5处。建群力尚志幼儿园(总园)、群力新区经纬中学等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廉租住房实物配租60套,发放3000户廉租住房家庭租金1200万元。投资1.2亿元,结构性提档升级道路9条、大中修道路5条、维修道路100条。投资7000万元,提档升级旧有居民庭院298个,新建社区广场16个,改造农村泥草房378户。加快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区和龙江传媒产业园等文化项目建设。
道外
启动太平大街、大保定街、商职幼儿园3个项目,推进桦树、江堤等9个项目征收净地和建设工作。启动东棵街和东化工路地段的征收工作。加大回迁安置工程推进力度,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让回迁居民住上“放心房”。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校舍4栋、9686平方米,维修改造学校7所、3.5万平方米。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实施1007户农村泥草房改造,全面完成改造任务。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社会救助覆盖率4.3%。
南岗
完善和优化“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功能,年内新增文化体育健身路径100件;高标准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比乐街等10条(段)12.8万平方米道路,维修道路12万平方米,改造居民庭院100个,辟建休闲健身广场10个;投资2500万元,打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厦;投资4500万元,建设全国一流、省内最大、“七位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加大助老服务力度,新建50个“六室一堂”规范化居家养老服务站;加大投入力度,为21个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118名医护人员,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加大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用房建设投入,年内建成3个千米以上中心社区。
香坊
全面启动木材街西侧等11片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公滨路、三合路等14条道路打通工程,综合改造道路8条,维修道路50条。改造居民庭院130个,亮化楼体101栋。新建路侧游园4个。建设地下商业广场、停车场、过街通道等多功能人防工程。将辖区现有的356条三、四类街路全部打造成为达标街路,建设无积尘广场3个、示范街路10条、达标庭院1000个。积极推进中国亭园建设。建设集图书借阅、文化培训、文化活动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文化活动中心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5个、村文化活动室20个、社区图书馆10个、图书流动站10个、社区体育场5个、体育示范社区10个、全民健身路径20套。
平房
将新建道路33条;新增绿地22公顷,规划建设市民休闲主题公园2处;对新疆大街等7条街路实施灯饰亮化,启动37个庭院环境综合改造;完成哈南幼儿园建设,改造24中学,筹建一座高水平冰雪运动场馆,力争东方学院等高校年内开工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卫生服务全覆盖;实现新增就业1.5万人次;深化医疗制度改革,逐步提高门诊统筹报销比例,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扩大商品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按比例配建廉租房,启动零散棚户区改造工程,做好万米一期、新牧社区等项目的回迁安置工作,持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松北
确保4所学校新教学楼投入使用,争取启动3所学校建设;启动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筹建万宝田园新市镇民俗馆;打造松北大道、松浦大道、祥安大街、世贸大道、沿江景观大道5条景观廊道;年内完成部分道路排水管线建设,实现中心区域污水管线全面贯通;建设松浦大道、祥安大街等主要街道人行过街天桥;启动金融商务中心核心区主干道路、管线和绿化建设;完成松花江公路大桥、大耿家立交桥等几座大型桥梁航道疏浚;加快推进三个农民安置小区建设;众和城、广信新城两个安置小区全部竣工,润恒城一期全部进户。
阿城
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0.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亿元。
加强保障房供给。改造农村泥草房1600户,完成总面积6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1000套、总面积29万平方米的回迁房4500套、总面积2.9万平方米的公租房500套,购买配建廉租房60套,将廉租房补贴提高到每平方米6.67元,为2460户家庭发放租赁补贴850万元。
推进龙涤小学异地建设,启动车站小学、第四中学教学楼改扩建工程,完成双丰、料甸中心小学改造,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9所。新建城乡5所公办幼儿园。
呼兰
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免费实施再就业培训16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打通2.6公里西环路,改造排水管网2500米,启动1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万平方米;投资1亿元,建设区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大用、白奎2所卫生院医疗楼,村级卫生所标准化率达50%以上,增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农合参合率均达到100%。建设占地1万平方米的区敬老服务中心;新建沈家镇沈家村、大用镇沈八村、许堡乡许堡村、长岭镇平坊村等4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建廉租住房3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