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月20日讯 日前,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2011年度哈尔滨市人才资源供求状况分析报告》,这是哈市首次发布人才就业供求状况年度分析报告。
报告根据2011年人才供求数据,分析预测了2012年哈市最热门职业、“2012年三大高薪岗位”和“2012年五大最具潜力新兴职业”等。
2012职场前瞻:奢侈品销售员等将成高薪职位
据哈市人力资源专业人士预测,今年,企业高管、高级工程师、奢侈品销售员或将成为给力高薪职位。
奢侈品销售顾问等轻松月入万元
随着国际奢侈品品牌陆续登陆哈市,奢侈品销售人才成为高薪就业岗位,一些品牌实行底薪加绩效工资制度,销售业绩较好的奢侈品销售顾问月入万元已不是新鲜事。贵金属饰品销售待遇并不亚于奢侈品销售,由于饰品需求量高于奢侈品,销售员仅靠“走量”提成即可入围高薪职位。据哈市某知名饰品品牌人资专员介绍,目前饰品常年9折销售,其中1折即为营业员的销售佣金,也就是说,营业员销售一枚2万元的普通钻戒即可获得2000元提成,外加基本工资,月薪至少在8000元以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长居高薪岗位,薪酬通常以业绩结合年薪计算,年收入十几万、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高级技术工程师的常年短缺、技术含量较强等因素致使该就业岗位长居高薪岗位。
网络营销师等成为最具潜力职位
网络营销师、创业培训师、养老院护理员、网络快递员、食品安全检测员等5个职业入选今年哈市最具潜力新兴职位。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由此衍生出食品安全检测员职业,在一段时期里,该职业或将成为哈市食品企业必备专职就业岗位。网络购物的兴起催热了网络营销师、网络快递员职业,虽然网络快递员职业特性与邮递员有所类似,不过网络快递员承担的业务量远远大于邮递员,随着社会劳动力减少,网络快递员薪酬将随着今年哈市劳动力短缺态势持续增长,而网络营销师主要负责淘宝等网络销售商家的营销策略从而提高销量、增加效益,网络购物已成为商品销售主体之一,而网络营销人员相对较少。社会老龄化促热了养老院护理员岗位。我市开展“创业创新,全面成才”活动带动了全民创业热情,创业培训师将极具就业潜力,目前我市人社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在各大技工院校选拔培训创业培训师。
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比例是重点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今后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把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作为工作重点,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
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统筹规划好哈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出台扶持家政业创业政策,从税收、日常开销、创业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全力支持家政企业创业创新,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全面发挥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市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5万人,其中,高级技工、预备技师2万人。巩固前期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成果,使创业环境、创业活动、创业能力、创业贡献等4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均实现逐年增长、协调发展。
2011数据解析:青壮劳动力需求最大企业用人占比重达92.8%
记者了解到,2011年度,全市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人才需求结构相对稳定,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呈现上升态势。从行业需求看,73.2%的用人需求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2.8%,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业。商业服务人员、生产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的供需变化幅度较大。

中高学历青年成求职主力军
2011年求职市场上,大专以上学历的求职者约占55%,高中(含中专、技校)学历的约占20%,两者之和约占总求职人数的75%。中高学历的青年求职者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力军,但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级人才求职人数相对较少。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63.3%。与往年同期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比重增长幅度较大。硕士以上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职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

七成用工岗位有性别要求
统计显示,用人企业对男性的要求占40.2%,对女性的要求占32.5%,对性别要求不限的占27.3%,从对劳动力的需求看,72%的用人需求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看,男性的求职人数略高于女性,其所占比重分别为54.2%和45.8%。与上一年度相比,男性求职者所占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女性求职者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

青壮劳动力需求最大
哈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18–35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占总体需求的67.4%,其中,对18–2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占35.7%,对25–35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占31.7%。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求职者同样以青壮年为主体,18–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64.3%。其中,18–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2.6%,25–35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1.7%。求职者的年龄构成与用人需求基本一致。
2011深度盘点:“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
凸显我市劳动力供求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上半年,农民工“用工荒”严峻
据记者了解,2011年上半年,农民工“用工荒”是哈市人力资源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用工荒”的主角是农民工,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企业迁徙、待遇低、新生代农民工怕辛苦又追求时尚生活的矛盾外,劳动力结构的不均衡、专项人才的稀缺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一些行业存在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用工荒”。尽管一些企业高喊招工难,但到了招人时,都愿挑年轻力壮的劳动力,一些企业出于管理考虑,专门招女工。这严重限制了劳动力的供给空间,加剧了“用工荒”程度。因国家颁布许多惠及农民的农业政策,那些返乡农民找到了致富新路,不愿再回到城里工作,对企业招不足工人的影响也很大。
下半年,大学生“就业难”再次凸现
2011年下半年,哈市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次凸现。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每年毕业大学生数量成倍递增,每年没有及时就业的大学生又会给下一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压力,而社会每年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供需变化直接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就高校而言,不少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多年未变,学校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忽视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严重脱节。
而对用人单位来说,用人岗位增加比例远远小于高校扩招。不少单位在选人用人时,过分关注学历、工作经验,存在性别歧视、生源地歧视等方面问题。
此外,自身定位偏颇、盲目求职,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现在的毕业生都是80后接近90初的年轻人,期望的薪水往往高出了现实所能提供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