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
着力构筑大扶贫开发新格局
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
吉炳轩王宪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农村、林区、矿区、城市扶贫开发为主攻方向,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推进,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扶贫开发由农村向林区、矿区和城市拓展,努力构筑大扶贫工作格局,走出一条符合龙江实际的扶贫开发道路,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吉炳轩作讲话。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王宪魁作讲话。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东北网2月9日讯 (焦明忠 记者 印蕾) 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9日在哈尔滨召开。省委书记吉炳轩,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宪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实施大扶贫战略,统筹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强化扶贫开发措施,打好符合龙江实际、具有龙江特点的扶贫开发攻坚战。
省委副书记杜家毫宣读了关于表彰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省委常委、副省长刘国中主持会议,副省长吕维峰、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经济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把贫困人口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十年来,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由十年前的373万减少到183万,贫困发生率由2001年的20.7%下降到10.6%。贫困人口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住房砖瓦化率、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分别增加了3倍、1.7倍和1.5倍。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村公路里程、有线电视数量、饮用自来水户数从2001年的1200公里、32万户和31.4万户,增加到8900公里、125万户和94万户。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和民生不断加强,贫困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村级医疗卫生条件普遍改善。贫困县实力不断增强,23个贫困县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是十年前的4倍和3倍多。全省扶贫开发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促进龙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彰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表彰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中央去年11月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动员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工作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的使命责任。只有创造性地落实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实施大扶贫战略,统筹推进农村、林区、矿区、城市扶贫开发工作,帮助困难群众告别贫困、改变命运,让龙江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才能无愧于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选择,才称得上尽到了执政党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
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坚持从龙江实际出发,把握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标准、新范围。按照中央决定的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省委省政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作为我省新的扶贫标准。中央确定的扶贫范围锁定在农村,省委省政府认真考虑林区、矿区、城市产业工人历史上为国家建设作出的贡献,但目前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仍很贫困的实际,把符合条件的林区产业工人、煤矿职工和城镇困难职工一并纳入扶贫范围。要按照这个目标,准确把握省情特点,科学划定扶贫范围,合理确定扶贫对象。在农村扶贫开发上,要把国家确定的大兴安岭南麓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和省级贫困县、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主要范围,把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800元的具备劳动能力的256万农村人口作为扶贫开发主要对象;在林区扶贫开发上,要把森工林区、大兴安岭林区、地方林区作为扶贫开发主要范围,把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400元的16.5万林区产业工人作为扶贫开发主要对象;在矿区扶贫开发上,要把省龙煤集团以及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国有矿区作为扶贫开发主要范围,把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500元的4万多煤矿职工作为扶贫开发主要对象;在城市扶贫开发上,要把大中小城市作为扶贫开发主要范围,把家庭人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上浮30%以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创业就业愿望的近34万城镇困难职工作为扶贫开发主要对象。
会议强调,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提标扩面”,是全面贯彻中央决策的务实举措,更是建设安定、和谐、富裕、美好龙江的重大举措,也是在自加任务、自加压力,就是要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我们的责任就是建设龙江、发展龙江,让龙江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日子,龙江实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全面扶贫、开发扶贫、创新扶贫。要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合力推进,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原则,突出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任务。要突出抓好产业开发,农村、林区、矿区和城市扶贫开发要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围绕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来谋划一批产业项目,打造产业园区,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实力。要突出抓好基础建设,按照布局合理、一体服务的原则,加强交通、农田水利、电力通讯、“三供两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公用事业,加快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必要条件。要突出抓好就业安置,把促进就业再就业摆上更加突出位置,下力提升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服务,加大就业创业技能、务农科技、市场营销能力等培训力度,切实解决好贫困人口缺乏就业能力、岗位等问题,努力让有就业能力的贫困群众有业可就、收入稳定。要突出抓好社会保障,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农村、林区、矿区和城市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突出抓好住房改善,大力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商品房开发建设,加大困难职工较多的旧城区、旧居民区综合整治力度,尽快让困难职工住上好房子、暖屋子。要突出抓好公共服务,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向贫困群众覆盖。要突出抓好资金使用,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加强金融对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要突出抓好分类指导,针对不同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实行差异化扶贫,干旱地区要重点解决好生产用水问题,农林牧结合农区要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边境地区要重点做好“边”字文章,林区要以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为主攻方向,矿区要加快发展非煤替代产业,城市要深入开展“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因病致贫返贫对象要通过政府扶持救济让他们摆脱贫困。要突出抓好自主扶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主观能动作用,激活自身发展动力和活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会议强调,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把扶贫开发摆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强化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脱贫致富的政策体系。要加大资金投入,形成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要强化人才保障,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多措并举的大扶贫格局。要广泛宣传发动,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各市(地)、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各市(地)扶贫办负责同志,省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省直有关单位及军警部队定点帮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