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6日讯 冰城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长年在室外接触污水,监测排水用户污水排放量、排放污水水质,一年要走千余个监测点对污水采样。在测量污水排放量、对污水取样时,夏天他们要抵御蚊虫与烈日,冬季双脚常常被冻在冰面上。他们就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具备国家级资质的排水监测站———哈尔滨市城市排水监测站内为城市排污“把关”的污水监测员们。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哈尔滨市城市排水监测站污水监测员来到信义沟道外区先锋路段进行定期监测,抵达监测点前,污水监测员高滨为自己“武装”了一番。高滨告诉记者,冬天监测污水流量与水质有两大“法宝”———棉手套与棉鞋,在测量污水流量时,需要把测量杆伸入水中,用双手把住杆顶,测量杆要求一动也不能动,因此就算戴着棉手套,双手也常常会被冻伤。在采样时,双脚常常要接触冰面,鞋子会被冻在冰面上,这就需要一双保暖的棉鞋。在现场,高滨与其他测量员先把测量杆连接上,再将测量杆深入信义沟内,近10分钟的测量时间里,高滨全身一动不动,特别是那双把住测量杆的手,仿佛被“粘”在杆上一样。高师傅一边采污水一边介绍说,像这个监测点的测量环境还算是好的,可以站在桥上完成测量工作,有些地点需要监测员穿上皮衩,走过陡峭不平的下坡,站入齐腰深的恶臭污水,而有些地点则要坐着小船在江中心进行监测,去之前,可千万不能吃饭,否则在船上就会吐出来。
高师傅干污水监测员的工作已有24年,由于有时需要进行24小时监测,还要常常到外县去监测,这让高师傅养成了不定时吃饭、吃饭快的习惯,而这些习惯也为高师傅的胃添了许多毛病。有时胃病犯了,需要吃一个月的馒头才能缓过来。当记者问及干监测员苦不苦时,高师傅笑着说,没什么苦的,单位承担着哈市各排水用户水质、水量、有害气体及污泥的监测以及排入松花江水系的城市污水水质、水量监测等工作,能为城市排污“把道关”是他们的一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