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10日讯 正月里的龙江大地,处处张灯结彩,家家喜气洋洋。在这欢度佳节的日子里,有一个群体却始终让人牵挂:低保家庭。这个节日,你们过得好吗?穿得暖吗?近日,带着节日的祝愿与问候,本报政教新闻中心记者分赴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绥化等地,走进低保家庭,记录下一幕幕幸福瞬间。
《医疗新政破解“看病难”》,佳木斯市低保户高俊发治愈腿伤的经历,折射了我省致力于改善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魄力和改革勇气;《廉租房里的“民生温度”》,两个低保家庭告别居无定所的租房生活,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居,满心欢喜度过了一个最温暖的春节;《一路前行“家灯”相伴》,18岁的孤儿梁爽生活不幸、经历坎坷,但民政部门的人性化举措和寄养家庭的关爱让她重新享受到了“家”的温暖;《临时救助金解燃眉之急》,女儿病重,低保户王忠胜苦不堪言,关键时刻,政府伸出援手送上临时救助金救了他女儿的命,他的心里,满是感激……倾听着,记录着,感动着,也憧憬着,一件件民生实事,成就了一户户低保家庭的平安与快乐;一项项暖心政策,让低保家庭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新的期盼。

王忠胜(右一)对记者说临时救助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

修贵(中)对自己家里的温度很满意。

梁爽(中)说自己并不孤单。

高俊发(左二)向记者进述腿伤恢复情况。
告别居无定所
廉租房里的“民生温度”
1月31日,正月初九,年味正浓。一路爆竹声声,记者驱车来到绥化市,穿街过巷,到处可见红彤彤的灯笼、金灿灿的对联和福字,一派喜庆祥乐的景象。
兴旺小区位于绥化市北林区闹市的一隅,远远望去,红色砖墙,绿色窗棂,跟普通的商品房并无差别,走进一瞧,小区内高悬着“热烈欢迎廉租房住户入住”的横幅,才知道这里居住的是低保家庭。仅2011年,北林区就有1081户低保居民搬进了像兴旺小区这样的新房,彻底告别了居无定所的生活,踏踏实实过了一个暖意浓浓的春节。
4单元301室门上贴着春联“人顺家顺百业顺,福多财多喜乐多”,这是低保户田晓英的新家。见到记者,田晓英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这是我半辈子过得最温暖的春节。”她清楚地记得小区发钥匙的日子是去年12月2日,“12月5日我和儿子就搬进新家啦!”在这个近50平方米的新家里,田晓英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故事:自己身患重病,三级残疾,儿子为了照顾她,只能在附近的小超市里打工。“租了12年的车库住,就是因为租金便宜,但那个屋子太冷了!”
“我今年49岁了,以前从没想过能住上这么暖和宽敞的新房子。”田晓英一边拿着温度计测室内的温度一边说:“我儿子那屋26摄氏度,我这个屋子有30摄氏度呢。”话语间满溢着幸福。“取暖费得不少钱吧?”对于记者的担忧,田晓英笑着回答说:“政府给了取暖补贴,过年前就打到我的低保存折里了,还有副食补贴、‘两节’补贴等好多钱呢。”
去往另一个低保户修贵家的路上,绥化市北林区民政局局长徐涛告诉记者,修贵一家生活艰难,自己本身就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妻子患有糖尿病综合症,儿子身患重病。来到嘉兴花园小区,修贵的家就在这里,73岁的老修穿着薄线衣就迎了出来,“屋儿里可暖和了!”修贵说,2009年他住进了新房,是北林区第一批廉租房住户。
修贵之前的日子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租了20多年的房子住,搬了20多次家,哪儿便宜就往哪儿搬。”修贵感慨道,现在这个小区环境优美,各项设施完备,物业公司还免收物业费。“对面就是人民医院,带着老伴看病很方便。”老修打心里欢喜,“过年前,低保局的领导给我们送来了米、面、豆油,啥都不缺。”
据绥化市低保局局长何文艺介绍,北林区2009年至2011年累计让1663户低保居民住上新家,其中2011年有1081户低保居民拿到新房钥匙;共对7252户低保居民发放廉租房住房补贴7158万元,其中2011年发放补贴858万元。何文艺说:“为保证低保家庭在冬天里过得温暖,在2011年取暖期前就已经把冬季取暖费,采取社会化发放的形式,及时发放到低保户手中。”
最温暖的春节·住有所居
两个低保家庭告别颠沛流离的租房生活,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居:“这是我半辈子过得最温暖的春节。”“政府给了取暖补贴,过年前就打到我的低保存折里了,还有副食补贴、‘两节’补贴等好多钱呢。”
记者手记
让更多低保家庭住得“体面”
在与低保户交谈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家庭的贫困曾让他们举步维艰,而他们要求并不高,能住上合适的房子,能过简单的日子就足矣。令人欣喜的是,政府并没有忘记他们,一项项扶持政策,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单就安居解困这一方面,已从“住房补助”一条腿走路,发展到如今迈出“廉租住房”、“住房补贴”双脚大步前行。
然而,现在我省仍有一大部分低保家庭还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随之存在着很多不便之处,比如说受租价制约租住条件很差、地点远离市区等等。不过记者也了解到,政府部门正扩大低保家庭申请廉租住房范围,着重解决改善低保家庭住房问题,让更多低保家庭住得体面。
向幸福出发
临时救助金解燃眉之急
最温暖的春节·贫有所助
二级肢残的王忠胜和多病的女儿相依为命。女儿病重时,拿着临时救助金,王忠胜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形容当时的心情:“就像又被救活了一次似的,在孩子有病最着急的时候,是临时救助金救了她一命啊!”
正月初九,哈尔滨南岗区平公街一栋老式的居民楼院内,爆竹声声,年味未尽。低保户王忠胜倚在窗前看着室外的天气,他祈祷着气温不要转变的太快,那样女儿就不会发病了。这是王忠胜在新年里许下的愿望之一。
这天下午,记者跟随社区干部来到王忠胜的家,21平方米的小屋里虽然陈设简单,但整个房间收拾得十分干净。王忠胜告诉记者,他想申请廉租房,可按照政策规定,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才可申请廉租房,只差一平方米,王忠胜和廉租房失之交臂。
49岁的王忠胜因骨髓结石被残联定为二级肢残,长在腰右侧上的硬疙瘩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有半个橄榄球大小,疼痛压得他无法直立走路。为了接受记者采访,王忠胜蜷在一张低矮的板凳上,吃了6片去痛片,他说,“疼起来连话都说不出来,加大药剂就能止痛久一些。平时自己在家的时候都是躺着,坐起来或者干点家务都得靠止疼药顶着。”王忠胜的病需要常年吃药,他和女儿每个月520元的低保金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若赶上女儿发病,520元钱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2011年6月,我省出台了《黑龙江省临时救助资金管理办法》,专项用于解决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因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的基本生活出现的临时困难,仅哈尔滨市南岗区就启动了17万元救助金,帮助了96户贫困家庭解决燃眉之急,王忠胜是受益者之一。
2011年8月,女儿病了。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同时发作,嗓子内皮肉溃烂,不断地往外咳大块儿脓血。女儿的病吓坏了王忠胜,可更让他发愁的是给女儿治病的钱迟迟没有着落。无奈之下,他向芦家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明了具体情况,工作人员主动帮助王忠胜到南岗区民政局申请了低保户临时救助补贴。申请的临时救助金,从填表到审核再到拨款需20天,可女儿的病情却是一天都等不了。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商量后先为王忠胜垫付1000元,等救助金拨下来再还上。拿到救助金时,王忠胜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形容当时的心情:“就像又被救活了一次似的,在孩子有病最着急的时候,是临时救助金救了她一命啊!”
春节临近时,南岗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又给他送来500元临时救助金和一些年货。王忠胜领着女儿去超市“奢侈”了一次,买了几样平时舍不得买的肉和新鲜蔬菜。除夕夜,他为女儿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围坐在饭桌前,王忠胜许了三个愿望:一个是为女儿,希望她健康茁壮的成长;另一个则为自己,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经营自己的福彩站,摆脱依靠低保金生活的日子;第三个是为自己和女儿,他希望能有一间能够摆放下两张床的房间,这样女儿就不用和自己挤在一张床了。
记者手记
惠民政策多点弹性空间
临时救助政策对于低保、贫困家庭是一项雪中送炭的善举,更具有社会价值,让王忠胜们可以在春节里满足着、幸福着。
一些惠民政策在实行过程中虽然尚有缺憾,但一直朝着尽善尽美努力着。在王忠胜的新年愿望里似乎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试想一下,若无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前期垫付,女儿能否及时就医?政策的设计上可否预留出在紧急情况下,先救助后补办相关手续的环节,这样的政策是否更具人性化?政策“一刀切”使很多游走在惠民政策的边缘人无奈,如果能多点弹性空间,参考一下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相信这些特殊困难家庭里阳光会更灿烂,笑声会更响亮。
孤儿不孤
一路前行“家灯”相伴
最温暖的春节·学有所教
3岁丧母,13岁丧父,年仅18岁的梁爽经历坎坷,但民政部门的人性化举措和寄养家庭的关爱让她不再是一个“独行者”。读高二的梁爽现在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如果能考上大学,政府将继续资助她念书。
正月初十,记者起早从省城赶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浏园安居小区,采访对象是一名18岁女孩,她3岁时母亲去世,一直靠父亲在外打工维持生活,但5年前父亲突发脑溢血离世,从此她无依无靠,成为孤儿。
女孩名叫梁爽,目前寄住在58岁的张凤英老人家,老人退休前在建华区民政局做民政助理。5年前,梁爽成为孤儿时,她已超龄不能进入SOS儿童村,就在这时,张凤英主动提出把梁爽接到自己家中,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给她关爱。
记者见到梁爽时,她开朗地向我们打招呼,把我们领进一间近30平方米的房间,她说这是属于她自己的“天地”。记者看到,在这个不小的“天地”里,整齐地摆放着桌椅和床柜,书桌上各个年级不同种类的教科书与练习册有序地排列在一角,巨型的毛绒玩具夸张地悬挂在床头,相框里“小主人”的微笑在窗外暖阳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灿烂。
“梁爽现在没有什么负担,生活学习都挺好。”与记者同行的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民政局的王丽娟告诉记者:“她父亲去世时,这孩子正上初中,住在三河村的小姨家,由于上学路途比较远,考虑到她的安全和亲属家境困难问题,两个多月后经协调我们把她接到市里来,寄住在张凤英家,由区里每月给她提供临时生活救助费465元和最低保障金245元,同时免去她高中三年的全部学费和其它一切费用,并享受学校的困难补助金1500元。”
“这几年是我度过的最快乐的日子,虽然我跟别人不一样,可是过得比其他同学还好。”正在读高二的梁爽笑着对记者说:“初中毕业时,我报考了重点高中,可心里一直担心学费问题上不了学,眼看就要开学了,民政部门的阿姨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已经帮我联系好了学校,还能上重点班,当时我开心极了!”
善良的张凤英老人感慨地说:“小爽刚来我们家时很内向,不爱说话,问她需要什么,她总是低着头不吭声,再问就刷刷的掉眼泪。现在可不一样了,像变了个人,性格越来越开朗。”
说起梁爽目前的学习情况时,王丽娟告诉我们,梁爽现在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如果能考上大学,政府将继续资助她念书。
记者手记
人性化举措暖人心
采访中,每每谈及学校的事情,文静的梁爽都显得很健谈,语速也明显加快,“学校为我免除了三年的学费,老师经常在课间为我辅导功课,同学们还集体为我过生日。”她还高兴地告诉记者,期末考试她取得了班级第四名的好成绩。看着眼前的梁爽,我们不再有担忧和顾虑,因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自信与阳光。
梁爽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她不但有了“新家”,并在这个“家”中茁壮、健康地成长着。这不禁让我们想到还有千千万万个和梁爽一样需要帮助的孩子,他们同样需要家庭的温暖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只有大家伸出热情的双手,有关部门多一些举措,他们的内心才会更加温暖。
先看病后结算
医疗新政破解“看病难”
最温暖的春节·病有所医
高俊发意外被墙砸断了腿,危急中,低保部门为他办理低保开辟绿色通道。先入院,再补办低保手续,让他享受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新政使一些低保患者敢于走出家门去治病。
正月初十10时许,佳木斯市东风区佳东街道双胜社区低保户高俊发刚刚吃完了治疗腿伤的药物,斜靠在炕头前倾着身子与记者轻声交谈。回忆起去年11月份那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高俊发的母亲依然心有余悸。
“两个月前,我儿子意外被墙砸断了腿,没法动弹。家里没钱去医院,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幸好街道、社区和低保局第一时间知道了我家的事,及时把我儿子送去市中医院,掏了3万多块钱给他看病,我儿子才保住了腿。”高俊发的母亲说,“我们家对民政局感恩不尽。”
高俊发的就医经历,折射出佳木斯市去年以来在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方面实施的诸多新政。
在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的基础上,以住院救助、门诊救助、慢性病救助为主体,以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医院优惠为补充,进行医疗救助。实施“一站式”结算,城乡低保对象凭身份证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无需支付住院押金,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医保、医疗救助和医院优惠同步结算。
“高俊发原来不是低保户,不能享受这些政策。”佳木斯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局局长周世君说,“考虑到当时情况紧急,市低保局决定特事特办,首先治病救人,把他送到医院治疗。低保部门为他办理低保开辟了绿色通道。先入院,再补办低保手续,让他享受医疗救助。按要求出院后他需支付部分医疗费,鉴于他家确有困难,低保局也替他承担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佳木斯市城乡贫困群众中,因病致贫占47.5%,目前,尚有部分低保户仍在忍受病痛的煎熬,不舍得花钱看病。该市实施的一系列医疗救助政策,将有助于这一情况的改变。
四家定点医院,专用的挂号、就诊、结算通道,日渐扩大的救助范围,简化的救助程序,不断提高的救助标准,使一些低保患者敢于走出家门去治病。据了解,2011年,佳木斯市本级四家定点医院低保住院患者共计3216人,是过去三年的3.9倍。该市低保局工作人员说,市低保局曾利用媒体,辅以发送传单等多种方式对“一站式”救助等相关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但部分低保户仍未意识到这项“民生工程”与自身生活的关切度。
“随着低保患者就医数量的增加,医院将面临床位有限等压力,工作开展难度也将随之增加。”佳木斯市中医院院长高志刚说出了医院一方的忧虑,“患者不必支付押金,医院也承担着违约风险。”
尽管各方面压力重重,但当地政府“努力实现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目标似乎并未动摇。2月1日,佳木斯市如期启动为低保户办理商业保险这一新政,届时,一旦政策普及,低保户就医费用将有望降至7%至8%。
记者手记
联手协作让更多百姓受益
在低保户的医疗救助方面,佳木斯市开创很多先例,他们的大胆积极尝试,给广大低保户和其他困难群众带来福音。
随着政府政策及宣传的到位,将会有更多低保户推开家门走进医院就医,届时,低保户就医的压力转由当地医疗机构、卫生、财政及民政等部门共同承担。佳木斯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3.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3%,受限于财力、医疗资源等因素,要想做到低保户医疗救助全覆盖,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期待以改善民生为最终目的的改革,更期待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能够联手协作,给改革以制度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让更多百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