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新春走基层:小巷低保事 件件记心间
2012-02-18 11:10:4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常春晖 衣春翔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18日讯 走进佳木斯市东风区一片低矮的平房区域,拐过几条弯曲的街道,就到了一条狭窄的小巷,在两扇紧闭的铁门前,她停下脚步,搓了搓手开始拍打门上的铁环:“家里有人吗?”不见回应,她又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了听:“电话没打通,不会有啥事吧?”

  她叫刘辉,是佳木斯市东风区双胜社区居民,在2006年佳木斯市举行的面向社会的公益性岗位招考中,她成为一名社区低保协理员,协助社区主任做低保救助工作。

  二月初的一个冬日下午,记者来到佳木斯,记录了她走访低保户的经过。

  “年前老高左腿意外砸伤,低保局马上把他送到医院治疗,花了不少钱,腿保住了,还得继续吃康复药。”两分钟后,院内传来应门音,开门的是老高的母亲。刘辉一边向我们介绍情况,一边麻利地走进屋子,就像回自己家一样。

  “高大哥,治疗腿伤花了不少钱吗?”老高欢迎记者的到来,对治疗费用却一无所知。

  “砸伤腿后他疼晕了,治疗过程也不知道,为了让他安心养病过好春节,大家也没提钱的事儿,等以后我再告诉他具体费用和民政、医院等部门救治的整个过程。”刘辉告诉记者,不少低保人员并不太清楚他们可以享受哪些疾病救助政策,这时他们低保协理员就成了最重要的“传声筒”,一遍遍地告知他们相关手续办理流程,手把手教给他们怎么填写申报材料;也正是因为她给大家带来了最需要的帮助,现在大家有了困难都会找她。

  走访中,刘辉的手里一直拿着一个小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一堆数据:双胜社区,128户低保户,270余人……姓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疾病史以及近期家庭状况一应俱全。刘辉说,“这一片儿的低保户,你不用查电脑,我都知道。”

  六年前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的工作开展可并不顺利。低保是一个动态机制,新纳入的、不符合条件被清退的……写材料、递申请、做核对,都需要时间,有些群众认为这是政府在刻意为难,不理解不配合。刘辉是“4050”人员,属于就业困难群体,能有现在的工作,她认为这是政策的照顾,所以工作中她一直想去帮助更多人:“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说是弱势群体,其实是大家的左邻右里,有人需要紧急帮助,就得有熟悉情况的人将他们的需求反映上去,慢慢地,大家将心比心,了解了,熟悉了,凡事都好沟通了,政府部门做起事情来也就顺畅了不少。”


 

  和大家相处久了,难免有感情。去年,社区有位她经常帮助的低保老人去世了,刘辉心里就一直不舒服。今年,她增加了拜访次数。孙长珍老人是三无人员,在社区租房住,不管是路过还是特意,刘辉总找机会多来看看,这次也不例外。

  “几年前,低保档案都是纸质的,厚厚的一摞,翻阅查找东西都不方便,现在早已经变成了电子化办公,规范方便;几年前,低保的覆盖面还没有这么大,低收入人群的救助政策也没有完全展开,现在这些都有了,还有了临时救助。”6年间,刘辉见证了低保工作的变化,也收获了喜悦,“当我敲开一户家门,给他们送去御寒的棉衣,或者告诉他们春节的补助款到了,看到他们最质朴的笑,我心里也暖呵呵的。”

  说着说着,又到了一家,停步,抬手,双手拍打大门,一时间,小巷里,又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